三农科普导语:“立夏行冬令,必定是灾年”,立夏将至,今夏雨水多不多呢“农时节令到立夏,查补齐全把苗挖。粮棉作物勤松耪,灭草松土根下扎。水稻插秧突击搞,季节不容再拖拉。玉米花生继续种,红麻黄姜和芝麻。闲散地上种黍稷,南坡北洼栽地瓜。”五一“小长假”已经开始了,对于农民来说虽然不能外出游玩,但要迎来一个伟大的节气——立夏节气。在说立夏节气之前,先跟农民朋友说一个好消息,按照国务院部署,中央财政下达小麦“一喷三防”补助资金16亿元,促进小麦生产省份夏粮稳产,夯实丰收底气。这次补贴主要涉及河南、河北、安徽、山东、甘肃、宁夏、新疆等22个小麦主产区。同时,还要求严禁各类毁坏青苗行为,确保安全成熟、颗粒归仓。再来接着说一下立夏节气,在历书中说:“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节气标志着天地间万物由萌发、生发的阶段进入了旺盛的生长阶段。立夏一到,春天就正式结束了,是夏天的开始,因此又称“春尽日”。一般是在每年的公历5月5日-5月7日交节,太阳位置刚好到达黄经45度。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四月节令,不过,今年比较特殊,由于闰二月的缘故,今年立夏在农历三月里交节了,是早立夏。老人说,今年是“立夏行冬令,必定是灾年”,什么意思呢?今夏雨水多不多呢?在古书《礼记》中记载:“孟夏行秋令,则苦雨数来,五谷不滋,四鄙入保。行冬令,则草木蚤枯,后乃大水,败其城郭。行春令,则蝗虫为灾,暴风来格,秀草不实”。古代农业社会,古人将政务智慧的和天时结合在一起,认为一个季节必然有其所对应的政策用以实行,否则会导致农业生产紊乱,社会不稳定。上面说的冬令、秋令、春令分别是指冬季施行的政令、秋季施行的政令和春季施行的政令。老人说的“夏行冬令”,指的是夏天气候像冬天,意味着到了夏天了天气还不是很暖和。当然,这里是指北方地区来说的。“立夏行冬令,则草木早枯”的大意是说,到了立夏了,还要发布冬天应该有的政令。说明温度较低,不利于作物播种移栽。并且,由于突遇低温,还会导致作物发生冻害,出现枯萎死苗的现象。比如,甘肃部分地区近日就突遇低温,给农作物带来灾害。据相关报道,这次受灾面积高达5.06万亩,其中成灾为1.44万亩,座日光温室受损,10.16万亩地膜破损。在民间有“该冷不冷不成年景,该热不热五谷不结”的说法。意思是说,到了夏天本该就是炎热的季节,有利于作物的生长,符合万物生长的节律。如果,这个时候还很冷,多半会影响播种,尤其是东北地区,温度偏低,积温不够,不利于种子出苗,只能选择一些早熟的品种来种。因此,有了“立夏行冬令,必定是灾年”的说法。那么今年夏天雨水多不多呢?对于今年汛期的气候情况,专家有过预测,是这样说的:今年汛期中国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旱涝并重,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暴雨、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降水呈南北两条多雨带,长江中游降水明显偏少。气候专家还说,今年夏季5-9月份,整体天气是“新疆高温,东北、华北、西北东部暴雨洪涝,华南东南台风雨涝,西南地质灾害,中东部高温干旱”的格局。从上面专家预测来看,降雨主要集中在南方和北方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还是相比要干旱一些。总之,从预测上来看,和去年差不多。对此,大家怎么看?期待您的评论!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