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榕光立夏,是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5月05-07日,此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图片来源于网络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明人《遵生八笺》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已进入生长关键时期,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都进入追肥和田间管理也季节。我国古代很重视立夏这一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皇帝要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外的南郊“迎夏”,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并指令司徒等官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农耕。《礼记。月令》中说:“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夏于南郊。还返,行赏、封诸侯,庆赐遂行,无不欢悦。”古时,迎夏的队伍穿的礼服、佩的玉、坐的马车和马、甚至于车上的旗帜都是红色的,这预示着炽热的夏天就要到来了。直到现在,遗留下来的传统立夏习俗依然不少。古代立夏的民俗有挂蛋、斗蛋等许多民俗,在我们闽南,据调查现在仅存立夏吃“夏面”和立夏称人两项民俗。立夏吃夏面,即在立夏这一天购买海虾、韮菜掺入面条中煮食。海虾熟后变红,为吉祥之颜色,而虾与夏谐音,以此表达对夏季之祝愿。图片来源于网络立夏秤人。古代在立夏这一天吃罢中午饭以后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门前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个凳子或箩筐,大家轮流坐到上面秤体重。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比如说秤老人,就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等等吉利的话。调整秤花只能从里往外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从外向里,这样不吉利。现在虽然有了电子台秤,无须使用那笨重的老式木杆秤,但是偶尔还有人用这种老办法称体重,带有“怀古”情怀,别有风趣。图片来源于网络有几条立夏的谚语,都和农业生产或自然气候有关:立夏小满,江河水满。立夏至小满节气,我国进入雨季,提醒人们注意防汛。立夏洗犁耙。犁和耙是耕田的主要农具。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到了立夏,春耕春播已经全部结束了,稻子插秧了,花生、大豆、早地瓜都播种或者插种了,农民已经把犁和耙这两件农具都洗干净收藏起来了,这些春播春种作物已经进入中耕除草和追肥阶段了,现在如果再种农作物,已经过了农时,产量很低的。即使农民称为“杂豆”的绿豆、黑豆等豆类,也不能临近小满,因为农谚有云:“小满收一盏”。一株豆只收一小盏,产量是很低的。所以,夏至这个节气对农民非常重要。人民公社大集体时期,春收小麦经常加夜班收割,就是为了抢在谷雨之前完成春播春种,确保立夏时节能够“洗犁耙”。★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jukk.com/lzyy/10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