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
西北吹来一口冷空气,扫过山林,树就成了光杆,紧接是漫长的冷。本不该喜,歌里却唱:“你问我何时归故里,我想大约在冬季。”那些约定、期许、相逢、幸福,都在冬季。年11月07日
辛丑年农历十月初三
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立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载,“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立冬,代表着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
古人会在这个季节用占卜的方法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阴,一冬温(暖冬)”。
立冬后,万物饱经风霜而愈益温厚,新的季节即将到来,人生也开启了新的篇章。
立冬三侯伴随一丝浪漫的凉意,于是,立冬便有了三候。
一候水始冰立冬时分,天地愈渐寒冷,地面霜露始结为冰。
二候地始冻寒气愈冽,冷风侵袭,早晚温差巨大,地面开始上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
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了大蛤。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宋)钱时《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刻意修饰的诗句,散落在黄花地。
曾经风吹黑发,再回首,再回首,明月光已成地上霜。
习惯了等待,习惯了望眼欲穿。
闲品秦筝庭院坐,云卷云舒参差雁。冷雨风吹蜂蝶恨,花开花落忆江南。
立冬了,你还好吗?
遇到了就应该感恩,错过了就需要释怀。
经历的都是难忘的,它是独一无二的新奇。每一次分离都是一个华丽的转身,每一次再见,都是重逢的期待。
个人的空间可以很小很小,心灵的空间却可以很大很大。用平凡淡然的心对待人生,没有翅膀也能飞翔。
在有故事的冬,随遇而安。左手日月,右手山河,莫问风雨莫问晴,且等梅花共白头。
立冬了,你还好吗?
立冬时节知多少立冬习俗:北吃饺子南吃葱铜锅羊肉好过冬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有“迎冬”“补冬”习俗。中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
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立冬之日人们爱吃饺子。饺子是源于“交子之时”,立冬则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在我国南方,立冬时节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补充能量。
涮羊肉
在清代宫廷,立冬的规矩是吃涮羊肉,后来民间也热衷此道。铜锅炭火,汤底澄清,只需加入姜片、葱段等。
炭火烧得锅里清汤滚热,拿着筷子夹着红白相间、薄而不散的羊肉片,在汤里这么一涮,肉色一白就放在冷的麻酱料里那么一蘸,入口即化,酱香肉香合二为一。
酿黄酒
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
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吃生葱
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了,家里的餐桌上就多了个盛香醋的小碟子,开餐前添上绿白相间的葱末,再滴上诱人的香油。吃鱼或肉就着葱花一并下肚,既吃了美食,葱儿又送来冬季里的健康。
吃甘蔗
在福建的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当地民间素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
去冬泳
冬泳爱好者们喜用冬泳的方式迎接立冬的到来。需要注意的是,冬泳之前,尤其是中老年人,要认真检查身体,有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冬泳。
冬泳前要进行热身;游泳时应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循序渐进。冬泳后,以全身感到轻松愉快,精神振奋为适宜。
立冬养生
立冬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有“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等习俗活动。此时,在北方,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
立冬后,锻炼不宜太激烈。锻炼前应先进行徒手操、轻器械练习等“预热”运动,以身体发热并微微出汗为宜。锻炼时衣物的薄厚要适当,热身前要穿厚实些的衣服,在热身后再除去外衣;运动后不要吹冷风,擦去汗水并及时更换衣服,防止感冒。
往后余生,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愿你黄昏有人同立,愿你粥凉有人常温。惟愿你好,万望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