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不热,立夏节气早看天,立夏将至,今

治疗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174796.html

“气温骤暖,草木繁茂”,北京时间5月6日将迎来立夏节气,立夏是夏天的第一个节气。《尔雅》曰:“夏,大也”,表示春天播种的作物已经开始长大,立夏后雷雨增多,意味着炎暑将近。

老话说“立夏看夏”,到了立夏节气,冬小麦正在灌浆,油菜即将成熟,可以说夏收作物的收成基本成定局。老话说“春争日,夏争时”,到了立夏节气像瓜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谷类作物等都可以种植了,种植得过晚幼苗不仅容易徒长,而且还会因为生长积温不够而减产,因此到了立夏节气我们要抓紧移栽幼苗、抓紧播种,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耕文明的产物,对我们进行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古代没有天气预报,而农民靠天吃饭,我们老祖宗会根据立夏节气当天的气候来预测接下来得天气是否炎热,那么今年夏天热不热?看老祖宗留下的农谚咋说。

“热不热,立夏节气早看天”,立夏将至,今年夏天会热到发紫吗?

一、立夏凉飕飕,三伏热死牛

这句农谚的意思很简单,说的就是如果立夏这天比较阴冷,那么预示着到了三伏天的时候会很热,连耐热的老牛都忍受不了酷暑。这里的“热死牛”是一种夸张的表示方法,形容天气炎热。

老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而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因此夏天热不热我们要看三伏天的天气,如果三伏天很热,那么就说明夏天很热;如果三伏天比较凉爽,那么说明夏天很热。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立夏本该是天气变热的时候,如果立夏天气比较凉爽,那么说明接下来的天气会很炎热,这也体现了万物的平衡之道。

那么三伏天热好,还是冷好呢?老话说“该冷不冷不成年景,该热不热五谷不结”,三伏天是农作物生长最快的时候,此时雨热同期,如果在天气炎热的同时降雨量也多,那么就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反之,如果三伏天是凉飕飕的,那么就不利于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粮食作物会因籽粒不饱满而减产。

二、立夏刮北风,大旱四十五

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如果立夏节气当天的风向以北风为主,那么就预示着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雨水会非常少,很容易发生干旱。这里的“四十五”并不是指具体的天数,而是指干旱的时间长。

北风一般都比较干燥,如果立夏节气刮北风,那么预示接下来的天气会以晴天为主,天气会比较干燥;反之,如果立夏节气刮南风或者刮东南风,那么就会带来温暖潮湿的空气,会容易形成降水。

立夏时节小麦正在灌浆、秧苗正在扦插、春玉米已经出苗,此时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大,降雨非常有利于粮食高产,因此立夏节气下雨是好事。

三、立夏下雨,九场大水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立夏当天下雨,那么就预示着接下来的雨水会很多。同样这里的“九场大水”并不是说下九场大雨,而是指会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

立夏时节下雨意味着冷暖空气的势力都很强,当冷暖空气交汇时就容易下雨。立夏后我国华南一带最先进入雨季,随着副高压脊线北跳,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相继进入雨季。

四、立夏热烘烘,虫害有一宗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立夏节气天气热烘烘的,那么意味着虫害会很严重。天气热得快,一些害虫会提前繁殖,这容易导致虫害滋生。

正如老话说“立夏前后天干燥,火龙往往少不了”,这里的“火龙”就是指红蜘蛛,因此立夏节气在农业管理上要“早治病虫”,这样可以把我们的损失降到最低。

根据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来看,未来10天黄淮地区、江南地区、华南地区都会出现降雨天气,而在我国云南和四川地区干旱还将持续加重。像我们云南今年大旱,玉米播种后一个月绝大多数种子都没有出苗,只能等雨重新播种,希望多下点雨水在我们云南。

总结,立夏后气温升高,下雨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立夏时节如果凉飕飕的,那么就预示着三伏天会很热。

希望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你认为老话有道理吗?欢迎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jukk.com/lzyy/11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