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候,蝼蝈鸣;
二候,蚯蚓出;
三候,王瓜生。
立夏之日,蝼蝈鸣,蚯蚓出、蛙声十里出山泉,一程鸟语伴晨钟。虫鸣、蛙声、鸟语,一曲践行乐,送走了阳春,便迎来了槐序。
初夏五月,正是天地万物由“生”到“长”的关键时期,此时竹子长势旺盛,一眼望去,竹海之中满目苍翠。如果您看过卧虎藏龙中,穿越竹林中的打斗场景,便能体会到万顷竹涛,随风起舞的视觉盛宴。
5月时节,槐花盛开。色白如雪、其形如珠的槐花,不仅可以酿蜜品茗,也可以解口腹之欲。
讲究用食物庆祝时令的中国人,自然少不了各类美食的制作与品鉴。此时樱桃红了、梅子青了、枇杷黄了,夏日尝鲜,便有了另一种滋味。
夏饼江鱼乌饭糕,酸梅蚕豆与樱桃,腊肉烧鹅咸鸭蛋,海狮苋菜酒酿糟”,一首立夏食谱中,记录了夏季美食的鲜美。果蔬瓜豆、米面河鲜只有在这个时节才能品尝到它们的滋味。
浙江慈溪的蚕豆浙江慈溪的蚕豆,粒大质优,色泽黄白。入口豆香四溢,绵软爽滑。去壳可做油沸豆,不去壳的可做兰花豆,成品色香味俱佳;鲁迅小说《孔乙已》中曾写到孔乙已吃茴香豆之情节,这茴香豆就是用蚕豆加工而成。而观城一带所出的“盐炒豆”松脆香美,深得当地人的喜爱。
湖北龙坪豌豆、天门苋菜湖北龙坪豌豆,口感细嫩带甜,品质极高。口感细嫩带甜,品质极高。而湖北的天门苋菜,也是大众喜爱的夏季绿叶蔬菜之一。
苋菜肉饺的制作非常简单。先将苋菜剁碎,与肉馅混合包入皮内。煮后的苋菜肉饺白中泛绿,菜和肉凝成圆团,紧实弹牙,滋味十足;宁波三臭中的臭苋菜,便是当地的一道传统名菜。这道菜做法简单而余味复杂,就是盐腌制切成段的苋菜茎秆,然后发酵出特殊的气味来,等到吃饭时和豆腐、鱼肉块一同蒸熟,淋上香油或辣酱后食用。
东山白玉枇杷东山白玉枇杷,号称中国“十大”枇杷品牌之一。历史悠久,自宋、元、明至清康熙年间,东山有金罐、银罐白沙名种。民国17年(年)已有红沙牛奶种、照种白沙、春碧种、鸡蛋白等。洞庭东山、西山是全国唯一白沙枇杷生产基地,尤以东山白沙枇杷最优,盛名于世,有“金银蜜罐”之称。
广东普宁青梅普宁青梅酸甜可口,酿酒回甘绵长。清乾隆十年(年)出版的《普宁县志》第九卷土产篇“果之属”中就有“普宁梅”的文字记载,这是“普宁青梅”名称的最早记录和历史源头。
麦蚕麦蚕可不是麦子里长得虫子。它是一种形似蚕宝宝的面食。将熟而未黄的元麦穗摘下揉碎,带壳的麦粒铁锅里炒熟,再揉去壳,放入石磨里磨,磨出来六七分长的麦面条像一条条蚕宝宝,故称之为“麦蚕”。
麦蚕的制作方式比较复杂。将麦穗装进干净的布袋中,然后抡起布袋在地面上摔打,这道工序看似简单,其中却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用力轻了麦芒和麦粒分不开;重了嫩麦粒就被摔碎了。摔打过后,打开布袋,嫩麦粒已脱落,倒进卷筛,滤掉些麦芒,再进行飏簸,便进入了炒制的环节。炒制在土灶上进行,一定要用硬柴,这样火头旺,而且要掌握好火候,炒得时间过短,不熟;过长,则麦粒变黄,口感和卖相就打了折扣。炒制大约20分钟后,青麦粒就可出锅。等麦粒凉透后装进袋再次摔打,脱去麦粒上的麦壳。最后,趁热用石磨将炒制好的麦粒磨成一寸左右的条子,因为形似幼蚕,所以沙地人称之为“麦蚕”。
传说当年乾隆下江南时,一次路过今年乡下,闻到了农家正在制作麦蚕的清香。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他当即下旨要当地官员找来品尝一下。那官员是个拍马屁的家伙,他明明知道这是老百姓用来救饥饿的,为了让皇帝好上口,便动了手脚。他叫人将麦蚕放入腌制过的桂花炒焖,再拌上白糖。乾隆一见那麦蚕绿中带白,白中泛黄;一尝香甜鲜嫩,色香味俱全,不由龙心大悦,称它是乡馐珍品。
乌米糕乌米糕是江西省南城县,南丰县,广昌县等地的传统节日食俗。
将乌梅叶用力揉搓成绒,然后加入温水浸泡,让叶汁渐渐与水交融成黑色,再滤去叶渣;将澄滤过的水倒入白糯米中再浸泡半宿;次日,用锅去蒸糯米成饭,蒸熟的糯米饭乌黑透亮,趁热放进石臼中,用木柞又按又打,直到糯米饭变成一团粘乎乎、黑漆漆的糯米糕。
富春江鲥鱼富春江鲥鱼以唇有朱点者为上品,据说系严子陵用朱笔点过。此鱼肉质细嫩,含脂肪丰富,宜清炖或清蒸食之,鲜嫩无比,味极肥美,为鱼中上品,酒席上之珍品。其鳞片也可食,是旅游者喜食的佳味。
富春江鲥鱼选用清蒸,才能体现它的肥嫩鲜美,爽口不腻。将香菇、姜等配料洗净,切好备用;接着将鲥鱼沿脊骨剖成两片,用洁布吸去水分;然后将猪网油洗净,晾干,用手将鱼尾提起,放入沸水中烫去腥味后,将火腿片、香菇片、笋片相间铺放在鱼身上;再加熟猪油、白糖、精盐、虾米、料酒、鸡清汤毫升,盖上猪网油,放上葱段、姜片;上笼用旺火蒸熟取出;将汤汁滗入碗中,加白胡椒粉调和;再浇在鱼身上,放上香菜即可。
立夏,分享着世间所有关于成长的喜悦,也默默承受着成长的烦恼和辛劳。曾有人把立夏之后的日子称作苦夏,但不经历夏天又怎能体会苦尽甘来的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