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久坐,饮食不规律,饮水不足……
紧张的生活节奏,是否让您出现了难言之隐——
大便出血?
大便出血是什么疾病的表现呢?大便出血主要见于内痔、肛裂、结直肠息肉、肛管直肠癌等肛周便血性疾病。
从中医角度而言,肛周便血性疾病如何辨证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肛周便血性疾病临床辩证
了解了大便出血疾病的中医辨证,我们一起来看下上文提及的导致大便出血的四种疾病吧。01
内痔
1.痔:常言道“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痔疮的发生率还是挺高的,而且这个疾病常常让人讳疾忌医,难以启齿。那么,什么是痔呢?痔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
2.内痔:是生于肛门齿线以上,直肠末端黏膜下的静脉丛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好发于成年人,截石位3、7、11点(母痔区),表现为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感。
局部检查:齿线以上黏膜有半球状隆起、充血、水肿,甚至可见出血点。
肛门指检:可触及柔软、表面光滑、无压痛的黏膜隆起。
肛门镜检查:见齿线上黏膜半球状隆起,色暗紫或深红,表面可有糜烂或出血点。
内痔分期及特点
内痔
分期
特点
Ⅰ期
痔核较小,不脱出,以便血为主
Ⅱ期
痔核较大,大便时可脱出肛外,便后自行回纳,便血或多或少
Ⅲ期
痔核更大,大便时痔核脱出肛外,甚至行走、咳嗽、喷嚏、站立时也会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推回,或平躺、热敷后才能回纳,便血不多或不出血
Ⅳ期
嵌顿性内痔,痔核脱出,不能及时回纳,嵌顿于外,因充血、水肿和血栓形成,以致肿痛、糜烂和坏死
02
结直肠息肉
1.结直肠息肉,即发生于结直肠黏膜上的赘生物,是一种常见的结直肠良性肿物。单发性的多见于儿童,多发性的多见于青壮年,肿物蒂小质嫩、色鲜红,便后出血。
2.临床体征
局部检查:低位带蒂息肉,大便时可脱出肛门外,小的能自行回纳,大的便后需用手推回。
肛门指检:若为低位息肉,可扪及圆形柔软肿物,表面光滑,活动度大。多发性息肉,则可触及直肠腔内有葡萄串样大小不等的球形肿物,指套染血或附有血性黏液。
肛门镜检查:主要用于结肠息肉。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可见结直肠黏膜上单发性或多发性,带蒂或不带蒂的赘生物,可见出血点。病理可以明确诊断。
未完待续...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外科学》
学习课程内容,请前往App~
点击“阅读原文”,一起加入学习吧!
人卫慕课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