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是现代人常见的肛肠不适的症状。
许多人在上完厕所后,看到大便上附着的鲜红色,有时是手纸上的鲜血,或者滴血,都会惊诧30秒然后琢磨着:我去?!我拉屎出血了,我长痔疮了?是不是应该要去药店买点药来抹抹,比如什么马应龙痔疮膏之类的,抹了应该就没事了吧……
以上的心理活动相信是相当一部分有“痔”之士的见到便血后的心声。
的确,痔疮会便血,这几乎是大家公认的一个常识。
但这种“常识”也有它危险的地方。
便血是肛肠疾病的一个典型症状,但肛肠疾病,不止有痔疮,也有其他,如肛裂、结直肠炎、肠息肉、肠癌等,都会引起便血,只是便血表现的形式有所不同,大家应当加以区分。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几种不同肛肠疾病便血的特征和不同点。
便血的5种可能性疾病1.痔疮
痔疮分为3种,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发病率约占肛肠疾病的87%,可以说,大部分便血都是由痔疮引起,也正因此,大家才会格外有默契地把便血当成痔疮。
痔疮出血,主要是因为排便时粪便擦破痔疮所在位置的静脉组织,或排便时用力,导致血管压力增高,痔静脉发生破裂引起。
痔疮引起的便血,一般在排便过程中或排便后,便前也可能发生,血液一般是滴溅在粪便上,严重者也可呈喷射状,血色鲜红,附着在粪便表面,不相混合,出血通常多且快,没有黏液。
2.肛裂
肛裂主要是肛门受到外力的冲击和摩擦,如粪便干结、过粗过硬,此时肛门适应性较差,用力排便会使得肛管裂开,引起出血。此外,腹泻、肠道刺激、酸性粪便刺激等也是肛裂的诱因。以排便时滴血或便后纸上擦血为主,血色鲜红,
肛裂导致的大便带血,发生在排便后,便后滴血或纸上擦血为主,血色鲜红,出血的多少与裂口的深浅、大小有关,但不会像痔疮一样出现喷血,很少大出血。肛裂便血也会周期性反复发作,且便后肛门有剧烈疼痛感。
3.结/直肠炎
当我们饮食习惯不够规律健康,或者有诸如抽烟、喝酒、熬夜、胡乱用药、长期情绪敏感郁结等情况时,肠道会在日积月累的刺激中形成炎症。
当肠道炎症持续加重、肠道黏膜的损伤达到肌层时,就会出现便血。一般来说血液是鲜红色的或暗红色的,患者通常容易下腹痛,轻度至中度,有腹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腹泻也是肠炎的典型症状之一,患者常常大便很稀,有肠鸣音,排便伴有恶臭味,且有排便不尽,里急后重感。
4.肠息肉
肠息肉,可以理解为我们的肠道黏膜长期受到刺激后,长出的“小肉疙瘩”,类比我们皮肤表面因为感染而长出的痘痘。
当肠道内有息肉时,粪便在肠道内运行中会与息肉发生相互挤压和摩擦,息肉质脆而薄,容易出血,此外,挤压后的粪便多带有“条条沟沟”,这也是肠息肉便血区别于肛周疾病出血的不同。
肠息肉便血通常为鲜红色,无痛或胃痛,血与大便不混合,息肉生长到一定程度还可随大便脱出肛门外。
5.肠癌
肠癌是典型的肠道疾病,其发病部位位于肛周疾病之上,因此,当大便在直肠内存储时,会与直肠癌导致的出血混合,因此肠癌的便血多与大便相混合。且其出血是肠道内发生,由肛门排出时,颜色通常变为暗红或果酱色,有时还会变成黑色。
此外,???肠道肿瘤会对直肠黏膜造成损伤,导致黏液分泌,或继发性局部感染流脓,因此肠癌便血多表现为脓血便,带有黏液。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几种常见的便血可能暗藏的疾病,再次提醒大家,便血不等于痔疮,痔疮不会癌变,痛苦但不会要人命。
但如肠息肉、肠道肿瘤等,一个耽误真的可能会酿成悔痛莫及的悲剧。所以,出现便血,不管是间歇性便血,或是长期反复便血,一定不要擅自用药,医院做个检查,再针对性治疗!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