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閟不通。大肠有寒者,多骛溏;有热者,便肠垢;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者必痔。
如果小肠里面有热者,这个溼热下注就生痔疮,很多南派医生的观念,说:『痔疮是大肠的肠热下注』其实是错的!而是小肠的热流下来,流到肛门,才会造成痔疮的。为什么大肠的热不会下注?因为大肠是金,金本来就主肃降,所以大肠里面水比较多,小肠是火,火性是向上的,本来就该很热,小肠再受热的话,这过热的湿就会下注生成痔疮。所以说痔疮是大肠的肠热下注引起的是不符合中医的五行学说的,是错误的!你若按这个思路去帮别人治病,是治不好的。小肠在中医里是个什么玩意?黄帝内经里说:“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是受盛之官,受盛就是接受被胃消化过的食物,化物就是对这些下来的食物进一步分化清浊。“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小肠为天气所生,泻而不藏,泻是体内的浊阴,主要是指小便。天气是什么?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倘若体内阴阳失调,该泄的不泄,就积而化热,如果小肠火还没有传化的时候,表现的就是尿道感染,或口腔炎症。传到大肠就会形成痔疮。素问?气厥论篇第三十七里说: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虙瘕,为沉。虑,通“伏”,隐伏。瘕,腹中积块。沉:“痔也。”小肠的热邪转移到大肠的时候,就会造成小腹积块的伏瘕及痔疮等病;治疗上找出源头,这种小肠火到底哪里来的?怎么形成的,你再下药。是心火下移还是小肠的功能失常?常说久坐或久站生痔,是有道理的,久坐或久站都会让体内气机失调。气厥论:气,指气机。厥,指逆乱、失常。气机逆乱致寒热相移而生痔。喜欢长痔疮的有几大类人群,第一类,心血不足而生虚火的人,第二类,思过度生火的人。第三类,肝火旺的人。第四类劳伤生火的。第五类,久站或久坐的。采取的药物还是要辩证,分清虚实阴阳,虚症的要滋阴清火药物,如生地。实症的用清热泄火的药物,如栀子等。虚实相加的一起用,分清主次即可。
三指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