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那天,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饮食习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立秋食物:
立秋吃茄子: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一个传说。传说明朝大将常遇春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后,大将常遇春下令全军将士进城吃茄子,以解劳顿。
立秋吃清凉糕:清凉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远看似一块圆润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立秋吃“渣”: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
立秋吃肉:在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
立秋吃饺子:东北有立秋吃黄瓜的习俗,希望人们永保苗条身材。立秋这天有吃西瓜的习俗,叫做“咬秋”,俗称“咬瓜”,意为天气转凉,瓜类水果少了。
立秋吃龙眼:立秋节气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立秋吃赤豆:从唐宋时起,还有在立秋,必须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立秋吃鸡蛋: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鸡蛋不伤脾胃,婴幼儿、孕妇、产妇、病人等都适合,但不宜多吃,每天1~2个比较合适。
总的来说,立秋的食物多种多样,都是为了庆祝这个节气或者调理身体。
#民俗文化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