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昼夜无长短风送窗前九畹香

春分简介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第四个节气。

春分后气候温和,阳光明媚,春分时节,我国民间有放风筝,吃春菜、立蛋等风俗

“春分”的意思是一半,是一分为二,昼夜平分、寒暑平衡。另外,春分也是平分春季的意思,传统上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的中间。所以春分在古时又被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这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几乎相等。

据元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农历书:“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两极除外),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春分习俗

春分古时又被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时节,我国民间有妇孺争放风筝的风俗,民谚也有“吃了荠菜,百蔬不鲜”的说法。

吃春菜

春菜顾名思义,是春天的蔬菜。在岭南一带,春分有吃春菜的风俗。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踏青,放风筝

春分后,人们纷纷开始踏青出行,户外活动中,放风筝是一个重要的项目。在古代,春分时还有簪花喝酒习俗,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簪花。风筝,古时称为“鹞”、“鸢”,“鹞”和“鸢”都是鹰类猛禽,古时的风筝大多用绢或纸做成鹰的形状,因此风筝又称为“纸鹞”、“纸鸢”。后来,风筝的形状各异,春天放的多半为燕子风筝。

春分养生

春分时节,在大自然中阴阳各占一半,因此日常饮食方面要遵循阴阳平衡原则,保持机体功能的平衡协调稳定。此外,春分时节气候十分适宜各种病菌的繁殖和传播,要注意经常打开门窗给房屋通风,在屋内种一些花草,提高空气质量和负离子浓度,对人体的健康和心理调适非常有利。

春分饮食讲究“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此时多食用蔬菜水果,可以补充冬季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消耗,对养生大有裨益。《本草纲目》记载:艾叶性温味苦,无毒,通十二经,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此时也是黄沙蚬最肥美的季节,在广州,蚬肉一般是和韭菜同炒,香脆滑嫩至极。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jukk.com/nzgr/111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