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夏夏日华彩万物竞秀

今天是5月6日,农历三月十七,夏天的第一个节气——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初夏方至,草长莺飞、蛙鼓蝉鸣,正是万物繁茂的好时节。今天CCTV-:00档,《中国文艺报道》推出二十四节气“立夏”特别节目。主持人宫岩将与“节气老友”——文化学者张一清、民俗美食学者姜波、北京市中学历史教师陈昂漫游园博园,坐而论“夏”,谈“夏”字起源流变;接龙农谚,摇扇祛暑说民俗;亲下庖厨,选材蒸菜迎立夏。溯古通今说立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夏,四月节……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立夏,便意味着春去夏来,自此风暖昼长,万物繁茂。早在战国末年,立夏就已被确立为节气之一,其名也蕴含着先民的智慧。“立夏”的“立”意味着开始,而“夏”字从字形流变上看相对“立”而言更为复杂。甲骨文中的“夏”由“像赤着脚的人”和“像尖嘴锄具”的两部分字形组成,表示一个赤着脚的人手持尖嘴锄下地劳动,突出了人的头部、手、脚和劳动工具。金文、小篆和隶书中的“夏”更加复杂,但其字形仍保持了“人”的特征,直至字体流变至楷书,“夏”才被简化为今天所写的字形。此外,“夏”是中国第一个王朝,中国的王朝时代起于此、兴于此,文化命脉立于此、源于此,这也是“立夏”一词给予华夏儿女的馈赠。农谚接龙话民俗立夏时节,万物繁茂,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田间管理进入紧张繁忙的阶段,收成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除“立夏看夏”外,有关立夏的农谚还有许多,如“立了夏,把扇架”“立夏起北风,十口鱼塘九口空”“立夏不热,五谷不结”“立夏不拿扇,急煞种田汉”等等。这些农谚无不是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得到验证的宝贵经验,其中也蕴含着劳动人民对农作物茁壮生长的殷切期盼。立夏时节还有诸多民俗,如斗蛋、吃“立夏饭”、喝“立夏茶”、喝冰饮等。选材蒸菜迎立夏立夏时节,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立夏,民间有吃“蒸菜”的习俗,一则蒸的方式比较利于保留食材的营养,可以补充营养对抗酷暑;二则此时正是很多应季蔬菜上市的时节,蒸菜比较清淡,可以尝到初夏的味道;三则立夏吃“蒸”菜有“撑夏”的好寓意。“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夏天已至,而春意已融入世间万物,与夏协鸣。立夏,是大自然的美好馈赠,是农耕中的点滴乐趣,是人世间的美好画卷,值此时节,愿您昂扬向上,热情如夏!今天CCTV-:00档《中国文艺报道》二十四节气“立夏”特别节目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jukk.com/nzgr/115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