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伯靡,夏代人。相传尝侍有穷后羿。羿为寒浞所杀,伯靡逃亡至有鬲氏,收斟、寻两国余众,攻杀寒浞。复立夏后相之子少康为帝。
伯靡这个人,出现在历史记载中是寒浞杀羿之时,《左传-襄公四年》载:“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靡奔有鬲氏。”说的是寒浞杀后羿后,把后羿给烹了,又威逼着后羿的儿子们来吃老爸的肉,确实够残忍的,而伯靡却选择了出逃有鬲氏,保守性命。
有鬲氏,是夏启之子,太康、中康的三弟,想必那篇有名的《五子之歌》中的“五子”有一个便是他,伯靡之所以选择此时已经东迁的有鬲氏,说明他确实是夏的遗民。
伯靡侍后羿,是在后羿“因夏民、代夏政”时当了叛徒的,投靠了有穷氏后羿,并当上了不小的官,“伯”应该是他的封号,但未必有封地,而其在后羿王朝,应该是没有进入权力中心的,因为后羿的重臣,多数被寒浞、纯狐给害死了,而他得以保全性命,应该是不威胁寒浞地位的。
伯靡逃亡到有鬲氏,而有鬲氏却已经东迁了,成为了东夷部族的一支,其势力应该是不足的,如果有可能,伯靡会选择他的部族首领扶持也有可能,但他们一直在等待,并聚拢着寒国扩张时,逃亡出来的夏部族的遗民,与寒国经常有摩擦发生。
机会终于来了,他们听到帝相遗腹子少康在有仍、有虞部族的帮助下,正在进行复国之战,而且将军女艾正在与寒浞的长子、过国的君王寒浇作战,并且取得了胜利,少康的世子季杼正在与寒浞的次子、戈国的国君寒戏作战,而且取得了胜利,于是伯靡与有鬲氏及收拢的夏遗民势力很快打出了“复夏灭寒”的旗号,并与少康的部队联合作战了。
在最后关头,三军联合,“于是夏众灭浞,奉少康归于夏邑。诸侯始闻之,立为天子,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少康复国后,“诸侯来朝,宾虞公。”是对他的老丈人虞公很高的地位,但对于伯靡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伯靡的故事,告诉我们:
1、后羿“因夏民、代夏政”实施的不是灭杀之战,而是代其行政,管理人民,伯靡这样的人便投降了;
2、寒浞的失败,前人已经总结了,最大的一点是“失人”,伯靡便逃跑了,看来,靠纯武力统治,终究是不能长久的;
3、少康复国之后,真正的奴隶制集权制国家才渐渐成型,国家监狱、军队渐渐成形,统治进一步加强,部族联合的社会体系受到冲击;
4、伯靡后事不明,或许是因为他背后没有形成强大的部族势力啊,于是他便成了昙花一现的历史明星。#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