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音乐.每每听起这首歌,都会把我带回山水间……)
1,马边于我,感情很深很深……
3月底,我又去了马边。今年是班长到马边的第十年。
马边县,至今仍然是一个不通高速公路的县城。记得十年前初到马边,还只是一条街,住宿最贵的也只是北桥宾馆和北门宾馆,80块钱/晚;而今马边已成磷都,马边河对岸的磷都大酒店,~元/晚,年开业至今我都没有住过,到这地方我总是不舍得,因为住一晚酒店的开销,至少可以让三个孩子两年的冬天不再寒冷……
这次是从新疆到马边,3月29日晚上从库尔勒楼兰机场直飞成都双流,跟我同行的是焉耆县的李总。此焉耆,正是秦汉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焉耆国所在地。
李总并不是我的读者,更不知道我出版了13本书。我们认识于年,那时候班长在新疆的蜂厂需要一种泡沫盒,跟他厂咨询过是否有这种盒子,后来他开车到我们蜂厂看了一趟,那时我刚从厦门飞到新疆蜂厂,就在一起吃了半个瓜,聊了几句。
没想到就这样,见过一面,一起吃个瓜的交情,后来他成了我们在新疆做助农灰枣为孩子筹集爱心冬衣的资助人。
用作家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的一句话,形容我跟李总的故事,大概最为贴切: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2,凉山的路,很烂很烂……
年,是第一次从马边县往美姑县走,那一段路的难走程度至今我无法形容,只能说下切身感受——颠簸的我内痔变成了外痔,你们感受下。
地质决定了那一段路是地质灾害最多的,山体滑坡,断道,飞来横石随处可见,每一次跟我进山的自愿者,我都要给大家投意外险就是因为,不知道下一步究竟是天堂还是地狱……
▲山路上突然地落石
年,乐山市公路局的局长,省交通厅下派马边县任马边县交通局副局长的扶贫干部等一行七人进山踏勘,不幸遭遇山体垮塌,7名同志全部遇难。
其实,他们踏勘的那段路,就是我每年都会走的那段路。一条路的背后,究竟有多大的代价,多少的艰辛,如果不是亲历不会知道……
今年,从马边到美姑的路比去年又好了许多,路基都铺好了,正在硬化。曾经的烂泥路已经变成了水泥路,曾经的河道已经架起了吊桥,风景越来越迷人。
7年时间见证了马边天翻地覆的变化;5年时间又见证了大凉山的路一年好过一年。路通之后,深处大凉山的美姑县,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问我,踏入那里时如果有什么愿望,就是愿望那里有一天不再需要我或者外界的任何人去做些什么……
3月30日,听说马边到美姑的路基已经弄好了,就计划在双流机场租车自驾过去,结果晚上到酒店才发现,我和李总的驾照都放在库尔勒的车里。又跟泸州的祥华约好在乐山租车,我们在乐山等他一天,去果园看了青见柑橘,还看了乐山大佛,路过乐山了十年,终于去看了乐山大佛。
特别感谢去年助力义卖青见柑橘的朋友们,因为去年我们的努力,今年那里的青见柑橘供不应求,所以今年我们也就没再做。
3月31日,乐山的租车条件有限,SUV需要等到下午才有,跟熟悉路况的人打听到轿车也能通行,为了节约时间我们上午租了这辆白色高尔夫,赶到马边县已是下午16点多,将爱心衣橱冲锋衣拆箱塞进车里;还有山东济南、河南鹤壁两位朋友寄的旧衣服和库存鞋,塞满了后备箱和后座,我的行李拉杆箱不得不寄存在酒店。
3月31日晚上在马边超市
3月中旬发起了为支教老师捐赠红枣的活动,一分钟不到被读者大人们认购完了,有位叫李双的读者给我发红包时,已经认捐完了,我退给他,他让我看着做点什么,我就决定给孩子们买上棒棒糖吧。
棒棒糖后来的故事:
凉山的路,虽说是一年好过一年,那也只是相对于以前,烂泥路还是时有的。就在我们刚进山时,迎面过来一辆货车,我们车窗关的慢了,溅了祥华一脸的泥巴,这片土地真的是不用你主动去亲吻,它随时随地会拥抱你……
还没到学校,甚至路还没走一半,车已经是这个样子了,租车老板给我们说是新车,如果知道我们是开到山里面,估计说什么也不愿意吧。
年3月进山的时候,还是烂泥,今年路基基本都推出来了。但是塌方、断道和滑坡,仍然是最常见的,今年我们一路上也是遇到了几处塌方、滑坡和飞石。
在等待挖掘机挖开道路的时候,看到了扛着锄头的他们,三四月份是山里种土豆的季节,土豆和玉米是大凉山的主要农作物。
乍一看我还以为这是家长带着两个孩子,其实这是哥哥领着弟弟,弟弟后面跟着更小的弟弟,……再后面,应该是他们的妈妈。
以前路不通,交通闭塞,外面的东西运不进来,山里的东西也运不出去,等路修通了,估计大凉山土豆会热卖吧,因为大凉山土豆实在是太好吃了,哪怕只是煮一下或者蒸一下,就是沙沙甜甜的,如果蒸着吃,我可以只吃土豆。
去年我们进山时,说是发现了野生大熊猫的痕迹,不知道这路修通、汽车多了以后,是不是再也不会在这里发现大熊猫了。
我们第一站是到日哈小学,中午12点多的时候日哈教学点支教负责人谯老师问我们什么时候到,要准备我们的午饭。我告知谯校长路上情况导致延误,我们在乡里解决吃饭。结果因为着急赶路,在快到的时候在岔路口走错了。
有走错的路,但没有白走的路。中午的大凉山,山里的雾气化作远方的腾腾白云,弯弯曲曲的小路,仿佛没有尽头直通远方……
如果有心,也是一副别样的风景。怕就怕只为目标,而忽视过程如果,匆匆一生到头来才觉得忙碌的一生毫无意义,何其悲哀?
公益路上我的原则很强,不给地方添麻烦和负担是基本原则,更何况是支教老师,如果今后你有机会参加类似的活动,也请最好这样做。也许你看着并不金贵的东西,在有的人那里可能是只有到过年才舍得吃舍得用的;也许你觉得不算事儿的事,在他那里已经难为到像天塌了一样。
这些年国家大力投入到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校园地面都硬化了。又因为支教老师的到来,墙绘也有了,学校变得越来越漂亮了,孩子们也变得越来越讲卫生了,即便是依然穿的是绿式劳保鞋和打补丁的裤子(见下图),也能保持的很干净。
日哈小学建在半山坡,属于美姑县龙窝乡,龙窝乡处在美姑县和马边县的交界,算是比较偏僻的地方,记得年到这里时已经是12月份,高海拔的山上特别的冷,所以这里的孩子们也有一些高原红。
看着李总给孩子们发衣服的照片,看着孩子渴盼的眼神(下图),无法想象以前外面的人进不来,这里的人出不去时,这里的孩子的求学条件是什么样的?想想就让人心疼……
孩子们已经知道了今天有人会来给他们送新衣服,在我们到来刚进屋,这个小姑娘就勾在门口,即怯弱又期盼。等倒把新衣服发给她时,迫不及待的穿上去了,那一切都写在她的小眼神里,丝毫未藏。
衣服刚发完穿上,这个小家伙已经在热闹中开始做他的练习题了,他们不是不刻苦,他们不是不想走出大山看看北京天安门,只是有时候条件真的很有限,而我们所能做的也很有限,很无奈……
我们到日哈学校才想起来,衣服没有学前班的,心想着学前班的孩子们如果什么都没有,肯定会失落。原本备的棒棒糖是配衣服发的,我们这里就发给学前班的孩子们了,后面学校不够时到美姑县再采购。
学前班的教室装饰,因为条件有限,大多都是支教老师手工制作的。
支教老师一个月只有块钱,大概她们在城市里时一瓶护肤水都要八百,但她们心甘情愿的来到偏远的大凉山。看着她们给孩子们穿衣服的认真劲儿,她们是真的爱这些孩子们……
很多人觉得是公益,然后就觉得公益高大上,不是一般百姓可以做的事。其实,如果把公益当成一种消费,一顿饭一两百块钱,我都吃得起,一套衣服也不过一两百,怎么会消费不起呢?
一顿饭今天吃进去明天就变成了一坨屎,而一套衣服是一个孩子起码两年的温暖,也是我们一生的回忆,这就是为什么我总在说,其实最受益的是我自己,因为这件事不断丰盈我的精神,富足我的心灵。
把一顿饭改成一顿简餐,不是我要呼吁大家都去盲目捐赠,而是分享我的一种生活。希望在钢筋水泥的森林、物欲横流的社会,能为自己心灵找到一片栖息地,保持自己的柔软心,不被麻痹,永远幸福永远热泪盈眶。
很喜欢鲁迅在《热风·随感录四十一》的一句话: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未完待续……)
如果你想给这些孩子做些什么,我们正在做的活动见→《她真漂亮》
班长的向阳花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