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网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家简介
副主任医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医院
消化三科兼内镜诊疗中心主任
熊
英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内镜隧道技术组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委会静脉曲张组委员
●河北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委会常委
●河北老年医学会胆胰内镜专委会常委
●河北中西医结合学会胃食管反流病专委会常委
●河北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委
●河北省急救医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委员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中药配方颗粒专委会委员
《临床外科杂志》
年8月第28卷第8期
聚桂醇硬化与外科手术治疗痔病的短期疗效对比分析
杨义超1,常媛媛1,陈玉杰2,杨亮3,韩静1,熊英12
(1医院消化内三科;2医院内镜诊疗中心;3医院普通外三科,河北保定,)
摘要:
目的:比较内镜下聚桂醇硬化与外科手术治疗痔病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
方法:痔病病人93例,分为两组,研究组48例,采用聚桂醇硬化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外科外剥内扎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主观感受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
结果:研究组44例完成随访,治愈21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42例完成随访,治愈23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4%;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及总有效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病人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L)和Vaizey大便失禁评分量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对照组为28.57%,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内镜下聚桂醇硬化与外科结扎手术治疗痔的短期疗效相当,但其术后并发症更少。
关键词:
痔;聚桂醇;硬化;痔切除术;疗效;并发症
痔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肛肠疾病。研究显示,美国每年因痔病而就诊的人数约万[1]。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痔病的常见且有效术式,但常伴有明显的术后疼痛和并发症[2]。硬化治疗通过在黏膜下注射药物,使组织纤维化,进而起到固定组织、减少出血等作用,是治疗食管胃底和下肢静脉曲张的常用方法。我们对内镜下硬化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选取年1月至年10月期间医院收治的痔疮患者,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93例患者纳入研究,依据入院日期的奇偶数,将其半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22-72岁,平均(47.82±9.52)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1.53±0.80)年,内痔25例,混合痔23例,痔疮分级Ⅰ级9例、Ⅱ级18例、Ⅲ级21例,合并高血压25例,糖尿病17例,冠心病9例;对照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21-78岁,平均(45.65±10.71)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1.67±0.73)年,内痔20例,混合痔25例,痔疮分级Ⅰ级6例、Ⅱ级16例、Ⅲ级23例,合并高血压19例,糖尿病15例,冠心病6例。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痔疮类别、痔疮分级、合并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方法
1.研究组采用聚桂醇硬化治疗。病人取左侧卧位,行全结肠镜检查,确认无其他部位出血,明确痔核位置和数目,更换GIF-QJ治疗胃镜,于内镜前端安装透明帽,置入一次性内窥镜用注射针,分别于痔核处行黏膜下注射,每个部位注入混有美蓝的聚桂醇1~2ml,以黏膜呈灰白色为宜,然后应用透明帽压迫针孔处止血。见图1。
2.对照组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均在术前完善结肠镜检查除外其他部位出血,再在全身麻醉下行痔手术治疗。病人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分叶肛门镜扩开肛门,分别将3、7、11点内痔牵出,并固定;混合痔病人先将对应处外痔部分切除;在齿状线上方0.5cm处钳夹固定内痔部分,10号丝线将其结扎,并切除多余部分;仔细止血,确认无出血后,纱布填塞,加压包扎。
3.观察指标:临床疗效评价包括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主观感受评价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peanQualityofLife-5Dimensions,5-levelversion,EQ-5D-5L)和Vaizey大便失禁评分量表评估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主观感受的变化[4]。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疼痛、感染、尿潴留、直肠狭窄等。
三、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治疗。研究组4例失防,44例随访成功,其中治愈21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3例失防,42例完成随访,其中治愈23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4%。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主观感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EQ-5D-5L和Vaiz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病人EQ-5D-5L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有所降低,Vaizey评分较前有所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两组并发症的比较:研究组出现术后肛门疼痛3例、发热2例、尿潴留0例、直肠狭窄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09%(4例/44例);对照组术后出现肛门疼痛9例、发热3例、尿潴留2例、直肠狭窄1例、肛缘水肿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12例/42例)。研究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
讨论
大多数痔难以自愈,呈反复发作,部分病人还会出现恐癌心理,出现严重的心理创伤。改变饮食和排便习惯、外用药物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一般不会祛除痔病,长期作用有限[5]。
痔的有创治疗方案很多,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案确极为困难。外科手术治疗,其技术相对成熟,效果显著,对于重度内痔、单纯外痔或以外痔为主的混合痔、以及伴有绞窄或血栓等并发症的复杂痔病人,手术切除非常有效[6]。但对于程度较低的内痔,则需考量术后并发症。研究显示,尽管手术技术不断提高,但痔切除术后出血的发生率仍在1%~2%[7],急性尿潴留甚至可高达15%[8],术后的疼痛更是排在余种外科手术的第23位[9]。
硬化治疗通过向血管内注射刺激性药物,破坏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内外源性凝血途径,促进局部血栓形成,堵塞扩张的痔血管;另外,注入到黏膜下的硬化剂还可刺激周围组织形成无菌性炎症,促进纤维组织的增生,继之出现纤维化,起到局部固定作用。Moser等[10]研究显示,应用聚多卡醇泡沫剂治疗Ⅰ级痔的首次成功率可达88%。Tomiki等[11]对Ⅱ、Ⅲ级内痔病人进行研究显示,内镜下硬化的成功率可达95.8%,1年复发率仅为8.3%。Zhang等[12]对30例Ⅰ~Ⅲ级痔病病人进行了透明帽辅助下的聚桂醇硬化治疗,结果显示仅1例病人在术后第4天出现了里急后重感,其余病人均未出现并发症,30例病人随访4周均未再出现便血。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整体疗效及总有效率相当,但硬化组术后并发症减少,且未出现尿潴留、直肠狭窄等。与付鑫垚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我们引入了EQ-5D-5L评估病人治疗前后健康状态,引入Vaizey评估病人直肠肛管生理功能的变化,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组间及组内均未见差异,提示硬化治疗不会增加病人主观不适,不影响直肠肛管正常生理功能。
聚桂醇并不是唯一应用于痔病硬化的药物,还有很多其他药物应用于临床。由于硬化用药不同,也可能会导致临床疗效的差异。有必要规范硬化剂种类。另外,现有的硬化治疗研究样本量较小(多在例以内),随访时间较短(多数不超过1年),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
硬化网
投稿邮箱:zgyh
tyt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