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二十四节气冬至大如年兰州日报

北京治愈白癜风的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说给我们听的语言,也是古人诗意栖居的创造。人们在劳动中学会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依气候而作,随岁月流转。01:53冬至更是一年的伊始,兰州日报社西游记工作室从今天开始走入二十四节气,特别制作云游二十四节气系列短视频,换一种视角,轻松有趣地解读兰州的二十四节气故事。北方人:今天冬至,吃顿饺子!南方人:好呀好呀!北方人:难得吃顿饺子你多吃点。南方人:难得?那你们立春吃什么?北方人:吃饺子啊~南方人:那立夏呢?北方人:当然吃饺子啊!南方人:那立秋呢?北方人:饺子啊~南方人:中秋节和端午节呢?北方人:肯定吃月饼和粽子啊,然后再吃点饺子!是不是被这个真实的段子逗笑了?没错,饺子可以说是北方大部分地区的美食团宠。白菜肉、韭菜肉、胡萝卜、茴香和土豆,凡是可以入馅的食材,在饺子面前那必定是万物皆可包。而且,只要是遇到重要的、庆祝的、犒劳的等等一切事由,饺子都是作为最能抚慰的美食出现。尤其是冬至这一天,那必须是吃饺子的正日子。所以,谚语有云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吃了这么多年的饺子,也要了解一下饺子的来历。原来饺子原名娇耳,是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这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除了吃饺子,在古代民间还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现在的人们大多误以为冬至是一年的完结,但其实,恰恰相反,冬至是新一年的开始。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冬至一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又称冬至为亚岁。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有了官方的认可,冬至过节就要有个过节的样子。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冬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一天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漫长的黑夜过后,太阳将走回头路,自此昼长夜短,温暖也在不远之日。兰州日报社西游记工作室出品总策划刘立山策划制作韩彤周言文孟夏实习生刘汝本期编辑

李雪岚值班主任

刘宇玮值班总编

安希荣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jukk.com/nzjc/117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