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42岁,是名公务员,有久坐和常年抽烟、喝酒的习惯。
一年前,他发现自己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每天至少要拉3次,一次比一次不成型,而且大便过后啊,还有单独的血水流出。他一直以为是自己十多年的老“痔疮”,也没在意。
直到年底,整个人都明显瘦了一圈,同事们都好奇,问他是不是最近在偷偷减肥,老陈这才感觉事情不对劲,医院检查,结果却被查出了结肠中分化腺癌。
其实啊,老陈这一系列由小到大的症状,很多都与肠癌逐步发展的表现很吻合,只是被他忽视了。
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又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在我国,结直肠癌,已经成为仅次于肺癌、胃癌的第三大高发恶性肿瘤!
据年《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每年新发病结直肠癌42.9万例,死亡28.1万例。做个算术题就是,我国平均每2分钟就有1人因肠癌去世。
医生:预警肠癌可以这样观察大便像上文案例中的老陈,大便起初出现异常时,他没有引起重视,甚至便血了都以为是痔疮,医院,最终导致检查出了肠癌。
这里要说明下:内痔确实容易引起便血,有痔疮的人,也会出现便血、便秘、排便变细等症状,所以很容易被混淆蒙蔽,所以,如果你的“痔疮”反反复复成了顽疾,一定要引起警惕。
曾获第26—28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的著名运动员庄则栋,曾在年时出现便血,开始他自己都以为只是痔疮,白白错过了黄金治疗时间,直至年,被医院确诊为结直肠癌。
其实,只要我们善于观察自己的大便,对肠癌还是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预警作用。
那么,有哪些排便异常可能会是肠癌呢?3种大便异常是身体“警报”
一、便血
结直肠癌的一个早期症状就是便血,早期较少,甚至可能停留在体内而无法察觉,后面随着病情发展,大便表面附带的血液增多,颜色也由鲜红变成暗红,甚至出现单独的滴状新鲜血液,就是常说的窝血。
二、大便习惯改变
这个很好理解,比如大便时间变长,次数增多,又找不出诱因的腹泻或便秘等。
这个时候可能有朋友会问,那我一直都是每天大便2-3次,是不是要去检查一下了?
所以这里我要着重说下:我们每个人的排便频率肯定是有差异的,影响排便频率的因素也有很多,像年龄啊、饮食啊、情绪啊、疾病啊等。
再则,像你吃了易消化的食物,可能三四天都没有便意,假如你吃了粗纤维的,像粗粮啊,水果啊等,可能一天就有个两三次,所以还不能单看频率,一般来说,只要你肚子没有胀气,放屁正常,1周内大便次数≥3次,都算正常。
但如果你的大便次数突然增多,且每次量不多,总感觉排不干净,大便的一侧粘有血液,甚至大便成粘液状,搞得像腹泻一样,你可能就要重视了。
三、大便形状改变
医学上有一种简单直观的大便分类法,就是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BristolStoolScal),它把大便形状分成7类,7类形状分别代表身体不同表现。
具体分类法如图
一型、二型说明有便秘;
三型、四型是最理想的大便形状;
五、六、七型则表示可能有腹泻。
而肠癌患者,肠腔内的癌变肿瘤会环状生长,形成肠腔缩窄,进而对肠道内的粪便形成一个挤压,导致粪柱变形、变细,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大便上附有血痕,晚期甚至可能造成不全性梗阻。
这种情况就要及时就医排查,不要拖延了。
肠癌这么可怕,那我们该怎么办?窍门,还是早筛。90%的结直肠癌,都是由肠息肉发展而来。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便血又与痔疮相似,加上十男九痔,男性就更容易忽略。可一旦出现便血或肠梗阻,基本就可能已经进入结直肠癌晚期了。
不过庆幸的是,结直肠癌的发展时间相对缓慢,据临床相关数据统计,从腺瘤性息肉发展为恶性肿瘤,一般往往需要5-15年时间,这也算是给了我们足够的早筛查、早治疗时间。
像早期大便血量少,甚至停留在体内,肉眼不易觉察,可以做大便隐血试验来鉴别,这个方法年我国就批准上市了家庭自测型器械。
还有就是当排便出现异常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做肠镜检查。
不要怕痛,现在都有无痛肠镜,肠镜时如果医生发现你的肠道内有息肉,做肠镜的那个管子可以直接将其摘除,并送到病理科化验。
因此,肠镜对于发现肛肠疾病来说意义重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