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春时节,通化师范学院第八教学楼学术报告厅,学校领导走入青马班课堂,“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强大的组织优势是党的力量所在,坚实的群众基础是党的根基所在,彻底的自我革命是党的精神品格。”校党委书记李才为第六期青马学员开启新学期党史教育“第一课”;党史学习教育集中研讨会上,历史与地理学院教师展开热烈讨论,历史唯物主义史观、正确党史观成为讨论中的焦点话题;“五四”前夕,数学学院青年教师、学生骨干怀着崇敬之心来到靖宇陵园缅怀革命先烈、接受思想洗礼……这是通化师范学院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个瞬间。
春季学期开学以来,通化师范学院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起步、有序推进。从学校党委到群团组织,从教师党支部到学生党支部,通过宣讲会、思政课、“三会一课”、自学联学、主题活动、社会服务等不同形式,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师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定向发力,让党史学习教育“红”起来:“展馆展出了通化地区余位老兵的红色故事,保存记录了余位老兵手模及口述资料,以老兵记忆、集体记忆、国家记忆还原那段艰苦卓绝的红色斗争历史。”通化师范学院红色历史文化纪念馆学生讲解员杜欣潼深情地娓娓道来。每日前来“红馆”参观学习的师生络绎不绝。
“东北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镜泊湖水清亮亮,一棵青松立湖旁,喝口湖水想起英雄汉,看见青松忘不了将军陈翰章……”这是大学生宣讲员李畅在通化市东昌区新华社区声情并茂地讲述现场。
为了让党史学习教育“红”起来,学校在“红色阵地、红色课堂、红色载体、红色文化、红色团队”五个方面定向发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红色育人有机结合。
01
建设红色阵地
学校建成红色历史文化纪念馆,以我校退休教师胡堂林与爱人孙艳华历时10余年抢救、整理的通化老兵资料为主要展示内容,同时推出红色党史展,图文并茂回顾中国共产党年伟大历程。学校用好用活这些校园红色阵地,把党史学习搬到历史现场,进行情境教学。学校历史与地理学院也因此被授予通化地区“红色文化传承基地”称号。
02
打造红色课堂
学校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融入育人全过程。开设“四史”类思政课选修课,把党史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针对不同专业,将党史知识、党史故事和英雄人物纳入讲课内容,增强教育教学针对性。在党校、团校、青马班开设“四史”专题培训班或专门课程,录制并推送一批“四史”学习教育融媒体公开课。
03
搭建红色载体
为讲好党史故事,学校在师生中开展党史+研学、党史+音乐、党史+美术、党史+演讲、党史+竞赛等多形式的党史学习教育。面向全校开展了“网上重走长征路”、“四史”学习教育竞答活动、“百年风华红色礼赞”主题征文比赛、青年教职工演讲比赛、“读校史学党史筑信仰”短视频大赛等活动。各基层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党史知识竞赛、红色主题艺术作品展、传唱红色经典等丰富多彩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04
深挖红色文化
学校排演原创话剧《杨靖宇将军》,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红色主题艺术作品展,推出“红歌歌党史、红舞颂党恩”系列文艺演出,开展“品党史辉煌、沐通师书香”学党史主题图书展暨“书香校园”活动,山莺艺术团、长白山剧社、书香校园等优秀校园文化品牌推出精品艺术作品、文化活动,将红色精神在校园里生动传颂。
05
成立红色团队
学校成立“薪火青年”大学生宣讲团,目前已遴选38名优秀学生宣讲员,陆续走进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传送红色故事。宣讲团以宣讲“四史”为主题主线,用好用活吉林丰富的红色资源,持续开发《陈翰章威震吉东》《杨靖宇痛打邵本良》等个吉林红色故事打造宣讲资源库。
高位谋划,让党史学习教育“热”起来:“在抗联陷入极端困苦中时,共产国际曾要求杨靖宇将军率领部队撤入苏联。杨靖宇将军没有听从,他说‘我不能走!咱们一走,没有了抗日的枪声,老百姓就会觉得没有抗日复国的希望了。就算死,我也要死在战场上!’”
讲台上,授课教师正讲述东北抗联历史,令人仿佛置身于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感受革命者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怕牺牲的英勇精神。这是学校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的一堂专题培训课。
按照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通化师范学院面向四个层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在领导干部中开设读书班,在党员中开展集中培训,在教师中进行集中宣讲,在学生中开办专题辅导,形成党委领航“带头学”、基层党组织“干中学”、党员师生“跟进学”的热烈局面。
01
党委领航“带头学”
领导发挥领学作用,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领导干部读书班集中研讨、班子成员以普通党员身份带头参加支部集体学习等形式,积极发挥党委领导领学促学作用。邀请名家名师导学,特邀王家琪院士、省委党校袁中树副教授、市委党校曲相东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蒋泽枫教授作专题辅导报告,通过名家大师系统讲解,把党史讲透,把思想讲深。
02
基层组织“干中学”
基层党组织书记发挥表率作用带头讲党课,党员干部发扬“挤海绵”精神引领自学,以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必读书目为重点,以“学习强国”“新时代e支部”等学习平台为载体,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员学习、教职工理论学习等形式,用心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各单位各部门坚持边干边学,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党建引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生工作、后勤服务等中心工作,以党史学习教育凝练思想、激发干劲儿,形成干事创业新局面。
03
党员师生“跟进学”
学校成立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选调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表达能力出色的教师作为宣讲骨干,组建校内、校外两个宣讲团,为师生进行点对点宣讲,同时深入通化市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面向基层同步开展宣讲。组建大学生宣讲团,深入各学院、各班级及通化市中小学、社区、街道进行集中宣讲。
★
★★★
★
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开班式上,学校党委书记李才这样说:“全体党员干部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通过学习认认真真地“回炉重造”,把党史中智慧和力量转化为艰苦奋斗、接续奋斗的实际行动,让红色历史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以党史学习教育的实际成效迎接建党周年。”
“每一次的党史课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参加了几次集中培训后,师生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学习热潮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儿更足了。学校今年上半年也涌现出“吉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潘国彬、韩静龙,“通化好人.战疫先锋”杨育等先进典型。
扎根校情,让党史学习教育“实”起来:“下课高峰时段,在食堂排队打饭的人特别多,有的时候还要赶去实验室,实在没有时间排队,索性就不吃午饭了。”日前,学校领导就党史学习教育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行调研时,有学生反映了食堂就餐等候的问题。学校对此进行专题研究,购入30辆移动餐车,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便利的就餐方式。
在学校图书馆一层大厅东侧设立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阅览区引起师生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