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正规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_111461_1/又是一年立夏时!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它的起源却远远早于二十四节气,相传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最开始是古人用于祭祀的固定日子。立夏的到来,预示着春天结束,夏天的开始,最具体的表现是气温开始攀升,雨水开始增多。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意指作物在夏天长大。农作物在春天播种,在夏天生长,到秋天收获。夏天闷热的气候和频繁的雨水,形成的温热、潮湿的自然气候是最适宜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所以,所有的植物在夏天都会快速的成长起来!在地大物博的中国,立夏有着非常浓厚的民间习俗文化。最为常见的便是“撞蛋”,属于巫术或仪式性的一种习俗。由于夏天过于闷热,人们会感觉烦躁,产生厌食,特别是小孩子在夏天往往容易生病,民间普遍认为吃蛋可以拴住“疰夏”,于是,便将禽蛋(鸡蛋、鸭蛋、鹅蛋等)白水煮熟,用编织的彩袋装起来挂在小孩子胸前,用手平拿着,和其他孩子的蛋进行对撞,比较谁的蛋更为坚固,被撞破的蛋要当场吃掉。也可以说是中医“食补”的一种,只是借助“立夏”的机会,表达的更为具有童趣。由于夏季属于生长季节,各类应季的瓜果蔬菜纷纷上市,丰富的食材满足了人们各种口欲的同时,也会让人联想起,在远古时期,先祖们饮毛茹血时物资匮乏的艰苦,为了表达对先祖们的尊崇,于是,江苏的一些地方还有“尝三鲜”的习俗,所谓的“三鲜”又分“地、水、树”三种。地三鲜指“苋菜、蚕豆、麦穗”,水三鲜指“鲥鱼、刀鱼、白虾”,树三鲜指“樱桃、青梅、香椿头”,不同的地方可能会略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当地应季的食材。而在浙江一些地方,则有煮立夏饭的习俗,在立夏当天,亲朋好友聚在一起,选一处空地,垒一方土灶,灶上支一口大锅,锅里放入大米、蚕豆、竹笋、豌豆等应季食材,用木柴大火焖煮,一群人围锅而吃,其乐融融。之所以要在空地上垒灶,是自比乞丐,寓意可以消灾避祸!而在广西等某些地方,则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也称作立夏饭!其实,无论是“尝三鲜”,还是吃“立夏饭”,都是借助“立夏”的氛围,表达着对祖宗的敬畏之心,同时,也是对大自然恩赐的一种感谢方式。相对于江南的“吃三鲜”、“立夏饭”等简单的立夏习俗,湘、黔、桂等地方的一些少数民族的“迎新节”则要隆重和繁复的多了。他们会在新谷收获之前,煮新米、烹鲜鱼,邀请老少一起到田间祭祖,将装满祭品的筛子挂在拴有红辣椒的竹竿上插在地头,以示感谢祖宗的保佑。然后再一起聚餐,感谢今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少数民族的习俗可不仅仅是吃这么简单,他们还要进行放鞭炮、扫寨、唱歌、演戏等一系列娱乐活动,进行着收获前的最后一场狂欢。有些农村,还有“立夏秤人”的习俗,一般会在村头放一杆大秤,全村人轮流称重,负责拿秤的人要一边称重,一边说着吉祥话,颇为风趣。相传,孟获受诸葛亮临死前的嘱托,每年立夏当天都会去给阿斗称体重,看他有没有长大。于是,便流传下来了“立夏秤重”的习俗。还有一些地方有立夏吃豆腐的习俗。寓意吃了豆腐不怕雨淋蜂蜇,想必是对大自然力量的一种敬畏的表达方式!你们还知道其他的立夏习俗吗?可以在下面评论区留言,供大家了解学习!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jukk.com/nzys/10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