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痔疮病人来看看痔疮的辨证论治

⊙编辑:小余

诊断要点

一、内痔

1.内痔好发于截石位的3、7、11点处,称为母痔区,其余部位发生的内痔称为子痔。

.症状。便血:大便时或排便后出现无痛性出血,量不大,手纸或大便表面带血,便后即止,间断出现,偶有大量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脱出:痔核脱垂或嵌顿。贫血。

3.肛镜(宜用管状肛镜)下见齿线上黏膜隆起,或核状突起充血。

4.分为3个阶段。Ⅰ期:痔核不脱出。Ⅱ期:在大便时脱出,能自行回纳。Ⅲ期:痔核大便时脱出,不能自行回纳,但能助纳。

二、外痔

1.症状肛门出现肿物,自觉坠胀或疼痛,有异物感。

.体征结缔组织性外痔:肛缘赘生组织柔软不痛,无出血,炎症时肿胀疼痛(炎性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外痔发生于齿线以下,暗紫,触之柔软,光滑有弹性,腹压增加时,肿物增大,按之较硬,便后或按摩后肿物又缩小变软。多伴发内痔。血栓性外痔:肛缘突然剧烈疼痛,排便、坐下、行走甚至咳嗽等动作均可使疼痛加剧。检查时发现在肛缘皮下有圆形紫色硬结,触痛明显。

三、混合痔

1.混合痔多发于截石位3、7、11点处。兼有内痔、外痔的双重症状。

.混合痔是指同一方位的内外痔静脉丛曲张,相互沟通吻合,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者。内外痔相连,无明显分界,用力屏气排便或负重、运动后一并扩大隆起,多伴内痔脱出。

中医证候

风热肠燥

便血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红苔薄黄,脉数。

湿热下注

便血污浊,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舌苔黄腻,脉弦数。

脾虚气陷

肛门松弛,痔核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助纳,便血色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舌淡,脉细弱。

治疗方法

汤药

中药内治多适用于Ⅰ、Ⅱ期内痔,或内痔嵌顿有继发感染,或年老体弱,或患有内痔伴随其他严重慢性疾病不宜手术治疗者。

风热肠燥:凉血地黄汤加减。生地黄15克,当归10克,地榆10克,槐角l0克,生甘草10克,升麻l0克,赤芍药10克,枳壳10克,黄芩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

湿热下注:脏连丸加减。黄连6克,桃仁10克,皂角刺10克,苍术l0克,黄柏10克,当归10克,赤芍药10克,泽泻10克,地榆10克,槐角10克,仙鹤草15克。

脾虚气陷: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加减。黄芪15克,党参1克,当归10克,枳壳10克,橘皮10克,升麻10克,柴胡6克,白术10克,茯苓1克,地榆10克,远志10克,炙甘草6克。

炎性外痔为湿热痰阻,用止痛如神汤。静脉曲张性外痔若便后肿物隆起不缩小、坠胀明显,甚则灼热疼痛,便秘溲赤,则为湿热下注,用萆薢化毒汤合活血散瘀汤。血栓性外痔为血热瘀结,用凉血地黄汤合活血散瘀汤。

中成药

风热肠燥证:地榆槐角丸或麻仁润肠丸。

湿热下注证:连翘败毒丸或栀子金花丸。

气血两虚证:八珍冲剂或十全大补丸。

单验方

蛤蟆草15克,芒硝30克,马齿苋15克,苦参15克,生大黄15克,煎汤先熏后洗。

外治法

熏洗法:可选用五倍子汤(五倍子、芒硝、桑寄生、莲房、荆芥各30克)、苦参汤(苦参、菊花各60克,蛇床子、银花各30克,白芷、黄柏、地肤子各15克,菖蒲9克)水煎,先熏后洗,每日一两次。

敷药法:用九华膏、马应龙痔疮膏、五倍子散敷于患处,每日一两次。

塞药法:用痔疮栓、洗必泰痔疮栓,便后塞入肛内1枚。

内痔亦可选择手术治疗。结缔组织性外痔和炎性外痔用苦参汤熏洗或敷药(九华膏、黄连膏)治疗。静脉曲张性外痔肿胀疼痛者,可用苦参汤加减熏洗,外敷黄连膏。亦可手术治疗,可做静脉丛剥离切除术。血栓性外痔用苦参汤熏洗、消痔膏外敷。3个月后血块不能吸收,做血栓外痔剥离手术。

注意事项

每天定时排便,防止便秘,蹲厕时间不宜过长。注意多喝开水,多食蔬菜,少食辛辣食物。避免久坐久立。保持大便通畅,便后坐浴,保持肛门清洁。术后当天限制大便,以后每次便后用中药坐浴,常规换药。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乡村中医实用技术》。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







































白癜风为什么会复发
CCTV品牌影响力北京中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jukk.com/nzys/28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