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4日星期四,医院肛肠科健康教育活动第六期如期举行。本期由我科李进安主任给大家带来:痔的微创治疗之两把利器------TST和RPH。
很多人患了痔病之后,总是一拖再拖,为啥?一是羞于启齿,菊花是个私密的地方,一般不能轻易给别人看,虽然这个“别人”是医生。二是听人家说手术后疼得要命,所以能拖一天算一天,再加上上班没有时间、要照看老人小孩……等等原因,导致痔病十分严重才来就诊。我们在询问病史的时候,也有很大一部分患者说,曾在外院做过“微创手术”,追问具体是什么术式呢?不知道,说不出来。为了让患者朋友们明确的知晓“痔病手术之微创”,今天给大家科普介绍如下:
一、什么是痔的微创治疗?
痔的表现多种多样,患者的身体情况也各不相同,因而要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痔手术的原则是:在治疗痔脱出的同时,尽量保护肛门功能,同时改善痔病伴发的一些症状(如便血、疼痛、坠胀、排便不畅等)。所以从专业角度来说,一个切口设计合理、切除精准的痔手术,都是微创手术。选择合适的适应症,会使TST术和RPH术成为微创中的微创。
二、为什么说TST术出于PPH术而胜于PPH术?
现代解剖认为,脱垂的痔疮本身是人体正常的组织,叫做肛垫,肛垫的主要作用就是协助括约肌关闭肛门。随着肛垫组织逐渐地松弛和增生肥大,就会慢慢地随着排便脱出到肛门外。手术中切除肛垫过多,就会影响肛门自制功能,所以,严重的痔在手术后,往往容易引起肛门对气体、液体、稀便的控制能力下降,而出现漏气、漏液、漏稀便的现象。PPH手术方式为用吻合器切除肛垫上方一圈粘膜,将脱垂的肛垫拉回原位,对于环状脱出的痔是适应症,但绝大多数痔并不是环状脱出,如果用这种手术方式切除一圈难免伤及无辜,而且,如果手术操作者是未经过严格专业培训的专科医生,那么出现吻合口狭窄、术后大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几率更高。所以,TST术在PPH术的基础上,采用特制的大C环、1开口、2开口、3开口肛门镜,选择性的暴露痔体,可以针对脱垂的痔疮上部粘膜进行精准切除,损伤更小,不连续的吻合口几乎不形成狭窄,出血、感染的机率亦大大下降。因此,TST相比于PPH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三、什么是RPH手术?
RPH叫做痔上粘膜套扎术,其方法为使用套扎器在脱垂的内痔上方粘膜进行套扎,将脱垂的肛垫组织拉回原位。既然有了PPH和TST没为什么还要RPH术呢?临床上,有些内痔脱出并不规整,同一痔区,其中一部分脱垂更重,一部分则相对轻微,这时如果选用TST术,吻合器的切除范围是固定的,不会因为脱垂之轻重而自动选择切除之多少。所以对这种痔疮并不适用,而RPH操作更灵活,可以在脱垂较重的内痔上方进行多点套扎,取得局部更好的上提效果。因而,RPH对于非环状不规则的内痔更加适用。
四、TST和RPH手术后会不会疼痛?
TST和RPH手术是在齿线以上针对痔上粘膜进行切除。手术后不会出现明显的肛门疼痛,大部分患者仅有短暂的肛门坠胀。但是,患者往往伴有外痔,为了手术效果,会在肛周做小切口的外剥内扎术(MicroM-M术)进行辅助,这些齿线以下的切口会引起明显的疼痛。但因为TST术和RPH术对外痔有良好的上提效果。故选用TST术或RPH术后使得外痔切除范围少,切口小,所以相对于传统手术多而大的切口,疼痛会明显减轻,住院时长及愈合时间均会相应减少。
李主任的讲解通俗易懂,吸引了众多围观群众。一位患者说:虽然我晓得微创手术好些,但是到底好在哪儿,从来都是懵起的。今天通过李主任的介绍,加上主管医生对病情的告知,我可以作决定了!你们下周还讲课不?讲啥子?
看到患者能自己理解并选择手术方式,而不再是“医生你说哪个好就哪个“,我们倍感欣慰。同时也请广大父老乡亲:有痔之士,不在年高,一旦痔发,及早就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