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打六九头
作者/李乃东
小时候,经常听大人说“打春”一词,说什么“今年两个春”“今年一个春”“今年没有春”等等,还流传着“躲春”的说法。让人似懂非懂,好像有什么玄机似的,内化为不可言传的一份守候,给“打春”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后来才知打春就是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踏春、咬春、打春、春耕等迎接春天的活动。《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都被称为春天。每个月两个节气,时间都是对等分配的,但春天总给人短促的感觉,俗语“春脖子短”是也。是说春从大寒中走出来,未脱尽严寒之气,有春寒料峭之感,一旦春暖花开,已是落花流水春去也。
今年立春,虽不恰巧春打六九头,但也恰巧是春扫五九尾,开启六九之模式,亦是俗语说的“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之时,让蓄积了一冬力量的东风,耐不住内心的激奋,以东风压倒西风之势,春风浩荡之。窗外虽疾风呼啸,但已是“雷声大雨点小”,带着暖意入梦来。越过千山万水,漫过大江南北,拂过大地万物,带着春之讯息,吹醒万物。这富有生命力的东风,也不是一帆风顺,在“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这场拉锯战之中,有时出现“倒春寒”之现象,影响万物之生长、坐果。
立春之后,毕竟是东风的时代。虽春寒料峭,却锁不住萌动之春意,涌动着生命之细流。枝条有了亮色,枯草堆下有了绿意,小河有了欢笑,即使在冰封之下,也流露出喜悦之色,直逼你的眼。偶尔下点雪,也叫春雪,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快化作一片柔情的春水,融入大地,滋润万物。
“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为立春做了代言,道出东风带雨催醒万物之意,演绎“一年之计在于春”之谋耕之事,呈现一派生机盎然之景观。
今年立春是腊月二十二,紧挨小年二十三,让小年沐浴在春和景明的春天里,过年也就很自然地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春节。春节,此乃庆丰迎春之节日。红彤彤的对联荡漾着春之气息,洋溢着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生活的希望,成为浓浓年味中的一份元素,擦亮一份红红火火的日子,撩起一份悸动而又幸福的心绪。
看看横批吧,皆是春色满园、人勤春早、春回大地、迎春接福、新春大吉、春意盎然之气息,春意浓浓,温馨和睦。
再赏几副春之对联,
红梅含苞傲冬雪绿柳吐絮迎新春
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风送春春色美喜鹊报喜喜事多
春风入喜财入户岁月更新福临门
春到山乡处处喜喜临农家院院春
对联中无不透出春之神奇和对春之渴望。诗和谚语中的春风也耐不住寂寞:“二月春风似剪刀。”“不行春风,难得秋雨。”
谚语里的立春,更是让人们多了一份期待与喜悦。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与天地万物对话。亦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润物细无声。”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人们期待贵于油的春水,早一点滋润冬小麦,使之返青拔节结穗,呈现风吹麦浪之景观。年前那一场多年不见的大雪,就有了“瑞雪兆丰年”的伏笔与喜悦。
今日立春晴又暖,又有谚语来应景。“立春晴,雨水多。立春阴,花倒春。”“立春寒,一春暖;立春暖,一春寒。”
立春之时,诗意的温馨的春天会如约而至,款款而来,曾打动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百度一查,立春之诗词浩如烟海,可见他们都有一个立春之情结。诗海拾贝,一起品一品诗词里的立春吧,徜徉在鸟语花香的春天里,感受立春之美。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借俗语“春打六九头,吃穿不用愁。”祈愿牛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山东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实验中学李乃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