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可以明”痔“
你是否被菊花之痛困扰过?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痔疮并不只是现代人才有,上下五千年,我国历朝历代都有人得此病。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对于肛门大肠疾病创造了很多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肛门部位的疾病在人体表面,常常显而易见,历代文献记载也比较确切详尽。
春秋战国
早在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年-公元前年),一部名叫《山海经》的书就出现了痔瘘这样的肛门疾病的名称,说明当时的人们对肛门病已有了认识。
当时,还有人以痔为题引出了一段有趣的小故事:有一个宋国人叫曹商,在秦国常向秦惠王献媚取宠,并得到秦王得赏识,得到车一百乘,在见到庄子后便向其炫耀,庄子很看不惯他,就巧妙地讽刺说:“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
上面这个故事是说:秦王有病召请医生,能治痈痤者赏车一辆,能用舌头舐他肛门上的痔疮者,赏车五辆,你快去给秦王舐痔去吧,可以得到更多的奖赏呢。庄子有力地讽刺了那些阿谀奉承的小人,成语“舐痔得车”便由此故事而来,使正直的人们痛恨那些拍马屁、“舐屁股”的庸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对痔这种疾病已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
此外,在有名的医书《皇帝内经素论》(公元前年)中曾记载痔形成是由于“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癖为痔”。之后,在古代名医扁鹊所著的《难经》中也有不少关于肛门解剖的记载,如《肛门考篇》中记有:“肛门重十二两,大八寸,径二寸,长二尺二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在药物方面,《神农本草经》(公元-年)中所记载的种药味中65味药物对肛门病有效,如《槐花》。“槐花,气平味甘无毒,主五痔——肠风泻血、赤白痢……”又《黄连》,“气寒味苦无毒,主——肠辟腹痛下痢……”等等,这些药物至今已逾千年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汉代
在汉代到明朝前这一历史时期,肛肠学科不断充实、发展。东汉时期,我国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公元-年)在他著的《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蜜煎导”法,发明了一种将蜜炼后捻成如小拇指一样粗细、长二寸许的小棒,冷却后,放入肛门内用于治疗便秘,这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的栓剂。
隋唐
隋代名医巢元方(公元年)在《诸病源候论》中记载了痔的体育疗法:“一足踏地,一足屈膝,两手抱犊鼻下(膝盖下),急挽向身极势,左右换易四七,去痔五劳”。
唐代名医王涛所著的《外台秘要》(公元年)一书中,第一次记载了“以水三升煮盐三合使沸,适寒温,以竹筒灌下部,立通也”,这样一种使用竹筒做灌肠器的盐水灌肠法。
《外台秘要》还记载:“病源脱肛者,肛门脱出也,多因久痢后,大肠虚冷所为,痢而用气呕,其气下冲,则肛门脱出,因渭脱肛也。”说明当时医学已经认识到直肠脱出的原因与身体虚弱,直肠周围组织松弛无力及腹内压力增大有关,这与现代医学观点是十分吻合的。
宋代
到了宋代,我国对肛门病的诊断和治疗已基本齐全,有了专门的痔瘘医生,根据《普济方》(公元年)记载宋代时宋高宗患痔,朝中有人荐请临安(今杭州)的痔科专家曹五。他使用了取痔千金方给高宗治愈了痔疾。取痔千金方是宋代发明的枯痔散的一种,将配成的药粉贴敷在痔核上,使痔核坏死脱落,得以治愈。以后,枯痔疗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在同时期的年,西方国家中英国皇帝,却因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而死于肛门疾病。由此看来,当时我国肛肠科医学发展远远先于西欧。宋代的枯痔疗法开始流传到国外,至今在日本、东南亚等国还仍沿用着这种疗法。
明清
自明朝、清朝以来,肛肠学科日益完善,祖国医学中对痔等肛门病的病因有了很详尽的阐述,像《外科正宗》、《正宗金鉴》、《太平圣惠方》、《疮疡全书》、《奇效良方》、《外科大成》等书中都有记载,他们认为痔有职业方面的原因,同时也提出了久坐、负重远行、久忍大便,久泻久痢,饥饱无度,饮食不节也是痔形成的病因,古人提出了,妇科妊娠、小儿啼哭,同样可以促成痔的生成,这些观点同现代医学中因腹内压力增高可以导致直肠静脉血液回流不畅,以及直肠静脉丛充血扩张等病因的观点是一致的,与唐、宋时代相比,后者显得更加完善了。
更引入注目的是明代《古今医统》(公元年)中,对肛瘘挂线疗法第一次做了精辟准确的阐述:“药线日下,肠肌随生,辟处即补,水逐线流。疮口鹅管全消。”肛瘘挂线疗法,是肛肠科祖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金星,这一论点至今已历时四百多年,仍然极为广泛地应用在临床治疗之中,成功地解决了高位复杂肛瘘术后肛门失禁的难题,这种方法仍然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明清时代对肛肠疾病的临床研究已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很深的造诣。古人对于肛门直肠部位的疾病检查中使用肛门镜、直肠镜(竹制)探针、药线等医疗器械都远远早于西欧国家,并且进一步对肛管直肠部的癌肿、痔核的一些合并症以及先天性肛门闭锁等疾病都有了较完善的认识,明清时代肛肠疾病学说到了发展的全盛时期,为我们积累丰富的宝贵遗产,其中有许多论述对现在肛门大肠学科领域里的理论探讨和临床研究仍然有着指导作用。面对内容极为丰富的祖国医学宝库,进一步总结、发展和继承这宝贵的遗产,将是我们新一代肛肠科医生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当代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在医疗技术方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中西融合使得我国的肛肠疾病诊疗技术更精进、多样化。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越来越安全、便捷。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人们对痔的病因、发病机制认识的飞跃,从而也带来了新的治疗手段和新的手术方式。
一、什么是“痔”?
一般认为痔是直肠下段的粘膜向下移位(肛垫的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痔是一种最常见、最多发的肛肠疾病,据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痔的患病率高达49.14%。
二、“痔”与哪些因素有关?
现代医学对痔的病因尚不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解剖学因素
(1)肛垫下移学说认为痔原本是肛管部位正常的解剖结构,即血管垫,是齿状线及以上1.5cm的环状海绵样组织带。只有肛垫组织发生异常并合并有症状时,才能称为痔。
(2)静脉曲张学说认为痔是直肠下段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淤血、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
2.便秘因素与不良的排便方式
如入厕时间长。便秘时干硬粪便压迫直肠壁,阻断痔上静脉回流,同时腹压的增加使肛垫下移或脱出。导致痔的发生。
3.饮食习惯
长期辛辣刺激饮食、饮酒。如谷类食物少,粗纤维缺乏,粪便量少质硬,在肠道停留时间较长,干硬粪便对直肠壶腹施加的压力大大增加,因而容易生痔。
4.遗传因素
痔和遗传的关系没有确凿证据,家族性现象可能是由于这些家族成员的生活条件和生活习惯都比较近似的结果。
5.妊娠和分娩因素
子宫压迫、腹压增大、盆底下降、神经牵拉导致括约肌功能异常等。
6.疾病因素
一些使腹压增加的因素如腹内肿瘤、门脉高压、长期咳嗽,易造成腹压增高,痔静脉受压而曲张,导致痔疾的发生或加重。
7.职业因素
痔的发病与某些职业有关,长时间站立或久蹲久坐者高发。
8.年龄因素
儿童、青少年很少患痔。成年之后易于患痔疮,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从已知的各种病因学说的范围来看,痔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必须从多个方面综合研究,才能作出比较完善的解释。
三、“痔”会有哪些临床表现?
1.便血
这是内痔最主要的症状。早期内痔以经常便鲜血为主;晚期内痔因痔黏膜表面纤维化严重,便血反而减少。
2.脱出
脱出是内痔发展到中晚期的主要症状,中期痔块于便时脱出,便后能自行回纳,Ⅲ期内痔需手托或卧床休息片刻后方能回纳。甚者在平时活动时、久站后、劳累时、咳嗽时也可脱出,有的患者痔脱出后用手不能托回肛内,成为嵌顿性内痔,或内痔回纳不全呈持续的半脱出状态。
3.肛门坠胀
Ⅱ期以上内痔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肛门坠胀。Ⅱ期较轻,Ⅲ期较重。尤以劳累后、久站后或午后为甚。引起肛门坠胀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肿大的痔核对直肠黏膜的刺激或痔黏膜表面的炎症所致。
4.疼痛
单纯内痔无疼痛,如内痔嵌顿或感染、血栓形成、溃疡时可引起比较剧烈的疼痛。痔嵌顿时,患者肛门部多疼痛难忍,排便及矢气受阻,有的还反射性地引起排尿困难,并可持续7~10天。
5.黏液流出、肛门潮湿或瘙痒
Ⅱ期以上内痔因肛门括约肌松弛,常有肠腔内分泌物自肛门内流出,轻者排便时流出,重者不排便时也可自然流出、特别是在久站后或劳累后更为明显。内痔脱出时分泌物直接流于肛周。黏液流出后可导致肛门部潮湿或瘙痒不适。
四、需要做哪些检查?
检查包括全身一般状况检查及肛门局部专科检查两大类。肛门局部专科检查主要有视诊、指诊、肛门镜等检查。
1.视诊
一般采取侧卧位。依次观察肛门内外包块的位置、形状、大小及性质,痔核表面色泽、平整度,有无溃破及出血点,痔核大小的变化及其与体位的关系,肛门部有无血迹及血色,肛门部是否潮湿或有无分泌物、肛周皮肤是否有改变等。有包块脱出时,要注意白块脱出的位置,白块的大小、形态,表面黏膜的色泽、有无溃疡、坏死、出血点,黏膜面纤维化情况,脱出是否能自行回纳等。为了观察脱出情况有时需采用蹲位观察。
2.指诊
指诊主要检查肛门内外包块的质地、有无硬结、触压痛、表面温度、肛门括约及括约肌间沟的情况,尚要注意肛管直肠环有无异常、齿线上方黏膜是否有肥厚感、有无注射硬结等。
3.肛门镜检查
观察肛门镜插入是否顺利,齿线上下包块的大小、位置、形状、表面黏膜色泽、糜烂、出血、纤维化情况,及齿线上下包块的相互关系,肠腔内是否有积血、黏液等及其色、质、量,直肠黏膜是否松弛、重叠,齿线沟是否存在等。
五、该如何治疗?
1.保守治疗
西药对症治疗主要是针对各类痔疾的临床症状。选用有效的止血药、止痛药、抗生素、抗静脉炎剂等,如有贫血还可以给予铁剂,必要时输血纠正重度贫血。外用药物:各种软膏、熏洗剂、栓剂。依据不同临床表现择剂使用。
2.手术治疗
(1)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法柳叶形切除剥离外痔皮下静脉丛至齿线上,近齿线处切口内收,钳夹内痔基底部予以结扎或缝扎。适应证:各期混合痔。
(2)注射疗法向内痔痔核注射硬化剂,适应证:Ⅰ、Ⅱ期内痔、混合痔。
(3)结扎疗法用医用丝线,于内痔基底部单纯结扎或缝扎,以阻断痔的血液供应,造成痔组织缺血坏死脱落,达到治疗目的。适应证:Ⅱ、Ⅲ内痔。
(4)胶圈套扎疗法套扎用胶圈是一种特制的胶圈,套扎在内痔的根部,靠其自然弹性紧缩,造成痔缺血坏死而脱落。适应证:Ⅱ、Ⅲ内痔。
(5)PPH术即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适应证:直肠黏膜内脱垂、Ⅱ、Ⅲ内痔。
(6)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是目前无痛治疗痔疮的新方法,因伤口微小,康复快,疼痛轻微。
(7)其他其他还有冷冻疗法、激光疗法、红外线凝结疗法、古典手术(Milligan-Morgan术开放式痔切除术、Whitehead痔环切术)等。
六、“痔”的预后情况怎样?
多数患者通过保守治疗症状可缓解,手术治疗可获得痊愈。部分患者可因不良生活习惯等诱因导致痔疮再生,需要再次治疗。
七、该如何预防“痔”?
1.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和卫生习惯
最佳时间为晨起和早饭后排便,贲门-直肠反射可帮助粪便顺利排出,同时避免过久蹲厕,纠正久蹲看书、看手机、看报或吸烟的不良习惯。并注意肛门周围清洁卫生。
2.健康饮食
忌酒和辛辣食品,每天要多吃富含纤维素类的食物,比如新鲜水果、蔬菜和粗粮等。可以适量食用蜂蜜、黑芝麻等有润燥作用的食物,同时多饮水。
3.温水坐浴
每天可以将臀部泡在温水中约15分钟,有助于促进患部的血液循环。
4.肛门保健操
用力上提并收缩肛门,保持上提及收缩状态到自己的极限,然后慢慢慢慢地放松肛门,这样一收一放是一次。建议每组做20~30次收放动作,每天做3组。要点是上提收缩时要迅速用力,放松时要缓慢。
十堰·国药·东风·医院肛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