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患者保肛还是保命姚学权博士走进

万家灯火,读音wànjiādēnghuǒ,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江苏卫视《万家灯火》栏目,是国家卫生部主管的中国健康教育协会的会员单位,是该协会唯一指定的电视合作媒体,网罗了国内最顶级、最受欢迎的健康教育专家。精致的节目内容、丰富的专家资源、独特的解读视角、实用的科普知识,让《万家灯火》在全国同类节目中独树一帜,他们的演职人员,确实非常敬业。年8月28日,在张犁教授的强力推荐下,有幸受邀请,做了2档节目,关于胃肠道肿瘤的专题节目,希望为患者答疑解惑,让他们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找回往日的欢乐。

主持人国粹:关爱生命,科学养生,《万家灯火》点亮你的健康生活,我是国粹先让我们欢迎两位嘉宾,汉汉和小雯,上一期我们讲到了胃癌的误区,本期我们继续来朝下讲,讲讲同属消化道的肠道癌症,在这之前我想先问一下两位嘉宾对肠道癌症了解多少。

汉汉:我听说过结肠癌、直肠癌等等,好像是十分高发的癌症,而且男性还多发于女性,我们的肠道我觉得还挺脆弱的,一旦着凉,吃错了东西,首先就反应在肠道,拉肚子啊,便秘啊,腹痛啊等等......

小雯:我听说肠癌很大的一项诱发因素就是饮食,尤其是我们高脂高蛋白的食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鱼大肉。

主持人:那他们说的到底对不对?让医院消化肿瘤外科主任姚学权。

专家简介:姚学权,医院消化系肿瘤外科主任,师从我国著名肿瘤外科学专家刘福坤教授,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深知肿瘤患者求医之艰辛,正确的合适治疗方案之重要,根治性手术对预后影响之深远。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如何发现大肠癌,其中的直肠癌,尤其是低位或者超低位的直肠癌,在保肛与不保肛之间,患者总有很纠结,有这样那样的误区,请姚学权博士从专业角度,将复杂问题说简单,来听听他怎么说?

第一部分是痔疮还是肠癌?

主持人:其实现在人怀疑自己得了肠癌,很多都是因为发生了便血的症状引起的,那是不是便血属于肠癌的先兆?

姚主任:便血症状其实不止肠癌有,还有个很常见的疾病就是痔疮。

汉汉:痔疮的便血我觉得还是很好分辨的吧,因为它只局限于肛门,可能肠道上就没什么症状,不会腹泻便秘那些的吧。

小雯:痔疮也分内外痔,内痔的话很容易和直肠癌混淆吧,而且如果患者还有其他的肠道疾病,很容易混淆,我觉得还是要做肠镜检查,癌症这种严重的疾病,还是保险点好。

姚主任:痔,俗称痔疮,是一种位于肛门部位的常见疾病。为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迂曲、扩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在我国,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值得注意的是,痔疮一般不对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但痔疮的存在容易造成其他疾病的误诊,最主要的就是直肠癌。近年来,医院消化系肿瘤外科医生团队,在临床中发现,不少直肠癌在痔疮的“掩护”下不断“生长壮大”、直至发生梗阻、严重贫血才确诊的病例,这跟很多患者不把便血当回事有关。临床中也不难发现,有很多自己认为患的是痔疮,不好意思去看医生,早期都喜欢从药店购买一些外用药膏自治。直到症状加重才就医,医院一做检查,已是直肠癌晚期。有研究统计发现:90%以上的直肠癌病例在初期,曾经被误认为痔疮。

汉汉:那么既然直肠癌这么容易被误诊为痔疮,我们是不是应该只要发现痔疮,就赶紧先做肠镜,按照直肠癌的流程来检查。

小雯:但是肠镜就像胃镜,很多人都是抵触的,一个是心理上的恐惧,一个是觉得我就一个小小的痔疮有必要去做这种大检查吗?

主持人:是啊老师,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的分辨痔疮和直肠癌?

姚主任:直肠癌是消化道发生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无论是病因、病理、治疗,还是预后,直肠癌与痔疮都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疾病。但直肠癌与痔疮的临床表现,却有诸多相似之处,如便血、大便次数增多等,导致直肠癌初期容易被误以为痔疮。

虽然两者相似度高,但直肠癌和痔疮还是能简单区别。首先是便血症状不同,痔疮便血一般颜色鲜红,而且血与粪便不相混合,而直肠癌出血多呈暗红色,含黏液,常与粪便混合在一起;其次是大便形状和排便习惯改变,痔疮一般不会改变大便习惯和形状,而直肠癌会出现排便规律变化,大便呈扁形或带沟槽痕迹。

这其实是依靠患者的自我观察和感觉来进行简单的鉴别。痔疮患者的大便有血,是因排便时擦伤患处,血液多数是随着大便排出后滴落下来,因此血液不会与粪便混合,而且不会有黏液存在。而直肠癌患者的大便则常混有血液、黏液和脓液。此外,直肠癌患者的大便习惯会明显改变,大便的次数会增多,而且还会伴有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但蹲下后没有便感或者排得很少的感觉。

现在最简单易行的检查方法就是直肠指检。

汉汉:说到这个指检,许多患者从内心抗拒这种检查方式,还有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因此不少人拒绝指检。我就认识很多这种患者朋友,宁愿承担风险,也不愿意指检或者肠镜这类的检查。

姚主任:直肠指检,俗称的“一指禅”,是指用手指伸入肛门内的检查,是一种最有效和最简便的方法。准确的直肠指检,找一位有经验的医生,大致可以确定距肛缘7~0cm的肛门、直肠有无病变和病变的大小、质地和活动度等信息。直肠指检,目前是直肠癌手术前一系列检查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检查方法,由于很多肛管直肠疾病仅凭直肠指检即可早期发现,对40岁以上的成年人和有症状的年轻人,进行健康体检时,应把它列为常规检查,80%的肠癌发生在直肠,其中有2/3发生在手指能够摸到的地方。可是在体检的时候,很多朋友却拒绝了这项检查,耽误了不少机会。

因为大部分的痔疮和直肠癌都是发生于手指可以触及的部位。如果直肠指检,感到内部有一些凸起的小粒则为痔疮;如果感到肠内有菜花硬块或边缘隆起中央凹陷的溃疡,并发现肠腔狭窄得仅能容纳一个手指,而且检查后,指套上沾有血液、浓液和黏液者,则极有可能患上了直肠癌。

小雯:但是指检我觉得只能用于初期的判断吧,如果指检不确定,或者发现了一些问题,应该还是要眼见为实吧。

姚主任:要进一步检查拿出证据来鉴别它可分两步进行,分别为“粪便隐血测试”和“肠镜检查”。如果恐惧肠镜,我们可以先做粪便隐血试验作为初筛。粪便隐血试验也可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来排除可能的潜在病变。粪便隐血试验是一项常用的临床化验方法,用来检测粪便中微量的、肉眼和显微镜均不能看到的少量出血,正常结果为阴性。阳性者表明肠道有息肉、炎症、溃疡、腺瘤甚至肿瘤,医院做肠镜检查排除。

电子肠镜检查也是发现和确诊直肠癌的最直接和明确的方式。

腺瘤性息肉不会自行消退,目前亦没有药物能够使之消退,如果不及时处理,其可慢慢长大,癌变几率随病变增大而升高。炎性息肉相对安全些,有时很小的炎性息肉会自行消失,但炎性息肉长期受炎症刺激,也有发展成腺瘤的可能。因此,一般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时应该予以内镜下切除,切断息肉癌变之路。

无痛肠镜,让更多人克服了恐惧,接受检查,肠内情景,一览无余。

如果年龄在40岁以上,本人有癌症史、肠息肉史或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有大肠癌史,每年应至少做一次肛肠镜检查。而如果有肛肠肿瘤家族史的,应该将第一次检查的时间提前,还可适当增加肛肠镜检查的频率。其实年龄并不是硬性标准,要结合病人的实际症状来看。当出现以下症状时,要及早做肛肠镜检查:大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增多,但排便量不多,甚至没有粪便,只是排出一些黏液、血液,且有排便不尽的感觉;大便带血或间歇性便血,并且血的颜色为暗紫色、紫红色;大便条形变细,形状也有改变,呈扁形;腹痛,腹部包块,肠道功能紊乱,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便秘;不明原因的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

第二部分.保肛还是保命?

主持人:那么一旦得了直肠癌,我们可以进行手术吗?会不会从此就彻底改变了一个人的生活状态。

汉汉:是的,直肠因为是我们的排泄终端,一旦手术治疗,是不是就面临着大便失禁的尴尬情况,那对于人的冲击不仅仅是身体的,更是心理上的摧残。

小雯:但是癌症有着很强的扩张性,如果不手术,很可能命不久矣,很多患者面临的可能就是保肛还是保命的抉择。

姚主任:通常说的直肠肿瘤距离肛门多少厘米能保住肛门。这个数据,只是参考。术前评估能否保肛,肿瘤距离肛门的距离只是其中一方面。因为,每位病人的腹腔内的转移情况,周围脏器侵犯状况,肿瘤的分化类型、生物学行为,千差万别。一般来说,直肠癌位于下端,保住肛门的可能性很小,直肠癌位于中段的有可能保住肛门,直肠癌位于上段的可以保住肛门。但是有腹腔、盆腔转移、有膀胱、子宫附件侵犯,常常不在此列。如果不能保肛,一定不要勉强,不然会增加复发、转移的危险。

有一天,因为疾病的原因,与肛门缘分已尽,不得不切除肛门,那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能因盲目保肛而丢了性命,因为不是所有的低位直肠癌都适合保肛治疗,一味坚持要求保肛,真的有风险,都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可能也有这层含义。

主持人:那一旦手术之后,还有没有峰回路转的可能,还是要一辈子承受这种心理的压力。

姚主任:讲讲肛门再造术,术前放化疗较术后放化疗能有效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局部复发风险并增加保肛的机会。新辅助放化疗后,有部分患者可获得肿瘤的完全消退,因此,有学者提出了保留器官的“小手术”或“等待观察”(wait-and-see)等治疗策略。直肠癌接受术前化疗、放疗的患者在增多,其中病理完全缓解,是最为理想的病理退缩结果,缓解率文献报道差异很大。是否缓解跟肿瘤的分化类型,化疗、放疗的敏感性相关,病理完全缓解的病例,有的选择了等待与观望,有的选择了手术治疗,有的出现了远处转移,转归不一,无法一概而论。需要根据患者与医生交流与沟通,无论选择哪一种方案,都无法从头再来。

第三部分.父子同时患上大肠癌?

汉汉:老师我之前有看到一篇文章,讲到一家五口都患上了肠癌,难道这个肠癌还和遗传因素有关吗?

小雯:据我了解一部分的癌症是有遗传的因素,但大部分的家庭癌症还和一家人一样的生活习惯有关,那么结肠癌的遗传因素占多少呢?

姚主任:讲述肠癌家族的故事

一般情况下,此病不属于先天性疾病,但与家族遗传有关,男女均可遗传,一般传于下一代,多无隔代遗传,但也有20%的病人无明显家族史,为遗传基因自发性突变所致,本病多数在~2岁时发病,随年龄增长息肉不断增多、增大,至成年大肠内可满布息肉,甚至在息肉间不能见到正常黏膜,息肉最多可达个以上。一般息肉在乙状结肠及直肠中最多,但不发生于小肠,随息肉病变发展过程可先后出现症状。此病如不及时治疗,一般在35岁前约3/4病例发生癌变,至50岁几乎全部发生癌变。

结肠癌和直肠癌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有很多差别。过去20年里直肠癌和结肠癌的生存得到明显提高,5年疾病特异性总生存率分别为6%和59%,但仍有提升空间。

:看样子,肠癌不仅是一种高发的疾病,而且极易与其它疾病混淆,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看了节目后,一定要记住姚主任说的,时刻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病好
白癜风克星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jukk.com/nzyy/2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