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国作为美食大国,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树上长的...就没有我们中国人吃不了的。
然而中华美食多,但饮食习惯的隐患也确实不少,我们有一些饮食习惯,是会损害健康甚至致命的。
19年的时候,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了一项全球饮食报告,报告研究了最近30年个国家和地区的饮食结构,而中国因为饮食结构问题造成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癌症死亡率,在世界人口前20的大国中占据第一名……
饮食不规律容易得的7种疾病胆囊炎研究表明经常不吃早饭,暴饮暴食,偏爱高脂肪、高胆固醇(如肥肉、油炸食品、奶油、动物内脏、蟹黄、蛋黄)等食物,很少吃水果蔬菜,经常大量饮酒等等不良的饮食行为,容易使胆囊内胆汁的胆固醇浓度上升,以及影响胆汁的收缩,从而诱发胆囊炎
胆结石胆结石又叫胆石症,在临床上胆结石是诱发胆囊炎的常见原因,所谓胆结石就是指生长在胆囊或胆管内的结石,节食、减肥容易形成胆结石,因为空腹会造成胆汁的分泌减少,而其中胆固醇的含量却不变,这样就很容易沉淀形成胆固醇结石,喜欢吃甜食的人也容易形成胆结石,食用糖分过多,会改变胆汁的成分,从而会造成胆汁内的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比例失调,使胆固醇积累过多,形成结石。
胃炎胃炎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而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形成胃炎的主要因素之一,比如饮食没有规律、没有节制、暴饮暴食、过冷或过热的不良饮食结构,经常喝烈酒或酗酒的浓茶,喝过多咖啡,食用辛辣或刺激性食物等。
胃溃疡不良生活习惯是临床当中导致胃溃疡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一个人在平时生活当中总是不注意饮食卫生,不按时吃饭,或者是偏食挑食、暴饮暴食、过量吃一些冷食或辣椒、浓茶、咖啡等辛辣的不易消化的刺激性食物,都会引起身体出现胃肠消化功能紊乱,同时就会让胃液分泌不稳定,长期下去就容易引发溃疡病。
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是我国人群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生活及饮食不规律是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形成因素之一,酒、咖啡、浓茶、可口可乐等饮料能刺激胃酸分泌增多,易诱发溃疡病,吃精制低纤维素食物者比吃高纤维素者溃疡发病率高,如果患病,建议在饮食上选用易消化、含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营养充足能够改善身体状况,促进溃疡愈合。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与体质和身体对于钙质的吸收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饮食结构或不规律有关,男性不规律的饮食是导致男性骨质疏松的一大原因,由饮食不规律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并没有固定的最佳疗法,但是却可以采取一些手段来帮助恢复骨骼密度,多摄取钙和维生素D能促进骨骼增长并且能够增加骨骼的抗击强度。
皮肤病饮食不规律不仅容易使人发胖还会造成皮肤病,肠胃的消化不良会使得体内的垃圾无法及时排除体外,如果发生便秘的情况,则更容易是的垃圾中的毒素反被身体吸收,身体无法排毒,就会引起皮肤病,如长痘痘、暗疮、脂溢性皮炎甚至是痔疮,所以平常不要吃太多煎炸、油腻、高脂肪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含纤维素丰富食物。
你可有这样的饮食习惯?不吃早餐:不仅打乱消化系统的生理活动规律,损害胃肠道,使人疲倦、头晕,而且容易患胆囊结石。
晚餐太丰富:高蛋白滞留在肠道里,产生胺、吲哚、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诱发大肠癌。
常吃垃圾食品:咸鱼、咸肉、酱菜等高盐食品,高油、高脂肪、烧烤和油炸食品,制作过程中产生亚硝酸胺、苯并芘,具有明显的致癌作用。
吃细粮太多:细粮缺乏膳食纤维,延长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增加有毒物质对肠道的毒害时间,增加致癌物质与肠道接触的机会,成为大肠癌的发病因素之一。
喝水不足:粪便干硬,容易发生便秘。血液浓缩、粘稠,容易形成血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中医养生讲究“治未病”,就是要在生病之前就加以预防。其中最重要的预防手段之一,就是要注意“吃”。尽量做到“饮食有节”。《黄帝内经》中说“生冷无节,饥饱失宜,调停无度,动成疾患”。要想学会正确的“吃”法,其实是一件挺复杂的事情。
从中医角度如何保证健康饮食《内经》指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指出阴阳协调平衡是人体健康的根本。同时指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与五味均是维持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其中五味(即饮食)是维护阴阳平衡的必要条件,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基础。对此,《内经》提出要想健康长寿应做到“谨和五味”、“饮食有节”、“寒热适中”的饮食养生原则。
谨和五味——均衡营养,食材要杂经常有医生会被问到:“医生,您看我适合吃什么?哪些食物对我更好?”我们看看《内经》是如何回答的。
食物种类要多——《内经》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养精气。”强调要食以谷肉果菜等多种食物以培养正气,维持或修复机体功能。这里的“五”即指具体的五类谷、果、肉、菜,同时也是个虚数,强调食用的品种趆杂趆好,这样才能给我们提供全面的营养元素。科学发现,如要维持机体健康,每周应摄入30种以上的不同食物,而在更长的时期内,还应做相应地调整,更换食物种类,种类越多、调和得越均衡越好。据此,我们不能因为防病和保健的需要,而限制自己不食或只进食某类食物或保健品。
五味不可偏嗜——在做到多种饮食的同时,也要做到酸、苦、甘、辛、咸五味不可偏嗜。因“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又“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之常也;气增而夭,夭之由也。”指出,不同味道的食物对不同的脏腑起到补泻作用,如酸味食物多对应肝,而辛味食物则对应肺等。当偏食某种或某几种味道的食物时,可能会导致相应脏腑功能增强而发生病变,因此强调“谨和五味”,不可偏食某一类食物或味道。
饮食有节——定时定量,生活规律我们大家每天都要吃饭,现在一提饮食原则,大家就能想到“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这句话。这句话是饮食养生的简要概括,也体现了《内经》所提出的“饮食有节”原则,有节不但指的是三餐要定时,还要定量,均不可过饥或过饱。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最先与脾胃接触,如饮食不规律,容易损伤脾胃,影响气血生化,进一步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异常而发生病变。我们应“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才能保证“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上古天真论》)。”因此,应做到饮食要有节制,吃饭时间要固定,不要过饥过饱,定时定量,生活规律,这样才能保证脾胃的正常运化,气血生化有源,正气充足。
寒热适中——热无灼灼,寒无沧沧除了“谨和五味”,对于食物的冷热对身体的影响《内经》也做了具体的论述。如《灵枢·师传篇》告诫人们“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所云:“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府。”饮食过于寒热轻则损伤口腔食道,甚则损伤脾胃,重则害于五脏六腑。其次提出在疾病状态下,饮食寒温也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如提出:“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指出在夏季或患热性病者不宜服用热性饮食,而在冬季或患有虚寒性疾病则不宜食用寒凉性食物。
1、早上最宜:苹果、梨、葡萄。
2、餐前别吃:圣女果、橘子、山楂、香蕉、柿子。香蕉中的钾、镁含量较高,空腹吃会使血中镁量升高对心血管产生抑制作用。
3、饭后应选:菠萝、木瓜、猕猴桃、橘子、山楂。富含大量有机酸,能增加消化酶活性,助消化。
4、夜宵安神吃桂圆。
秦风汉韵智慧健康
秦风汉韵智慧商城好礼送到家,防疫香囊、好眠香囊不容错过!使用方法:把香囊两只,分别放在枕头左右。睡前打开睡眠引导音频,边用心闻助眠香囊的香。使药物的药性缓慢吸收,通过慢慢肺部的呼吸,把好眠香囊散发的芳香气息,引导进入肺部和丹田(丹田在肚脐眼下3寸左右的区域),如此便可进入睡眠状态。
快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