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给的最强秘方,可以省去巨额治疗费

邯郸居士治疗肝硬化的方子外贴方:真阿魏30巴豆21粒去皮血竭30天竺黄15麝香1除麝香外,余4味置石臼中研细。每日午前任选两个时辰(凌晨1——12点),将药粉用人乳调和,置生白布(农村自纺自织)一尺见方,将麝香撒其上,将肝区用鲜姜切片外涂,贴其上。一贴可用7天。可以连用7贴。世之味香,莫过麝香,其臭,莫过阿魏。大香大臭颇具窜透力。阿魏消痞散结为诸药之冠,巴豆利水消积胜戟遂芫丑。血力化祛瘀,天竺黄醒脾。麝香通关斩将直达黄龙。人乳调和,取其象类亲和之性,姜汁外涂,为使温肤鬼门得开。不取金铁,防其伤木,午前外敷,正得藏时。七天,转复之数,七七,必克顽鼓。内服方:三七30克水蛭45炮山甲21鸡内金24砂仁15参须15共研细粉,每服6克,一日2次。

乳腺病,无名肿块疙瘩专方

我家闽人也,祖籍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柳郁村,于清康熙初年随慕义伯黄胜(黄伯侯)迁至河南省邓县(今邓州市)城西十五里蒋庄村。黄伯侯的后人手里有一张治疗:乳腺炎、乳痈、乳腺增生、肿脖瘟、无名肿块疙瘩、疖子的膏药方,效果灵验愈人无数,这张方子代代相传从不示人,最后的传人是黄某某,在村子里大家都叫他老黄头,老黄头的娃比较多在那个年代单靠种地挣工分是很难生活下去的,老黄头就是靠着这张方子换些柴米油盐、钱粮养活了一大家子人,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条件好了,老黄头的儿子们都参加工作了,所以这个方子也就没有接班人了,尽管这样老黄头还是吃了秤砣铁了心——绝不外传!我同门的大伯眼看着良方埋没,就琢磨着怎样把这个方子保存下来,可是这个老黄头生性古怪不好接近也只有从他去购药材时入手,谁知老黄头很狡猾,每次到药店里买药都狡兔三窟,这家买几样那家买几样并且里边掺杂着一些其它的药让人摸不着气儿;

后来大伯就多次到那几家药店买药买回来后用了一部分大多数都扔了,就这样慢慢的和药店的伙计混熟了从中知道了一些药,然后再盯住老黄头家倒出来的药渣认出来后再和这些药相鉴别一样一样的排除,真可谓煞费苦心,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膏药的配方就差关键的一味药了,这味药老黄头把它研成面装在一个密闭的瓶子里随身携带,只有在膏药将要熬好时才拿出来对着膏药锅轻轻的磕几下。大伯和村子里的老支书关系比较好,老支书长年在外地住只有逢年过节才回来拜望乡亲们,老支书每次回到村子里大伯就前去问安,直到有一次无意间说起这件事,老支书说那是个剧毒药啊,俗话说:“低头吃藤黄,抬头见阎王”,买这样的药需要我开证明,没有证明是买不来的。后来这张方子辗转到了我的手里,今天痛下决心,无偿地奉献给世人,配方如下:正品龙骨,正品象皮,净乳香,净没药,龙血竭,儿茶,各三钱,藤黄五分,晒干的大癞蛤蟆一只,手指甲、槐枝、艾条各适量,真香油半斤,广丹三两,上药必须用铜锅、铜勺熬制。

治“高脂血”验方

经言“膏粱厚味,足生大丁”。每观过食甘肥,熬夜无休,又懒于体动,勤于房事,以致“食饮自倍,肠胃乃伤”。继则五志化火、耗伤五阴,血热湿盛,血行不畅,腹大肉赘,诸病生矣。此类患者,血实者多。所谓血实,非血自实,乃邪实也,即今谓之“三高症”。何谓血实?杂物多也,湿浊、脂、糖是也。故人虽“肥厚”,却动则气喘,精力不及老者何也?肥食积瘀,精气不足,浊负太重也。治之常法,难济于事。非大活血脉,兼去“污浊”,药难见效也。即使张子和、王清任等贤再世,恐其原方原法,亦难奏效矣!今用仿“血府逐瘀汤”,增味涤污,以净血中之杂,多可获效。方列于下:

活血逐污汤:活血祛瘀,荡浊净污。主治高脂血症之湿热并盛者,大有轻身减“负”之功。

组成:炙山甲片6-9g,当归尾12-18g,红花、桃仁各9-15g,生地黄15-24g,薏苡仁18-60g,金银花15-30g,紫草12-18g,酒制大黄9-15g(后下),枳实、厚朴各9-15g,丹参18-90g,赤芍9-18g,生山楂12-18g。

“高脂血症”之热郁、血瘀、湿郁、气滞之有余实证,用之皆验。失眠去枳、朴、加酸枣仁、灵芝,烦渴加麦冬、葛根,血瘀甚者酌加水蛭、三七,余随证可也。吾用此方治热毒生疮,如痈、疔、丹毒、无名肿毒等,及“高脂血症”,每获良效。乃活瘀净污、清“血府”之经验方也。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jukk.com/nzyy/97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