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心心念念的春天,来了又即将远走。
尽管面对春天的离去,我们有很多不舍。但是,夏天的到来,又能给予我们新的期盼与惊喜;在吟啸徐行中,感受四季的轮回,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天的气息与颜色,洇满了诗行,也洇满了读者的心田。
走进古诗词,细读夏天,闲品诗意;诗巷在本期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大诗人陆游所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写得不但灵动,还非常富有情趣,读来真的是一种享受。
初夏行平水道中
宋·陆游
老去人间乐事稀,一年容易又春归。
市桥压担莼丝滑,村店堆盘豆荚肥。
傍水风林莺语语,满原烟草蝶飞飞。
郊行已觉侵微暑,小立桐阴换夹衣。
我们都知道,陆游在晚年居乡期间,创作了很多风格恬淡的诗,而这些诗作,也都无不折射着陆游渐趋平淡的心境。
这首《初夏行平水道中》就是陆游晚年居乡时所写的其中一首作品。
平水:地名,在绍兴以东四十余里,以产茶著称。
诗的首联先从较广的角度出发,点明作者的年事与时节:老去人间乐事稀,一年容易又春归;人在年老的时候就会觉得世间的乐事少了很多,一年的光景很快就过去,春天已经远走了。
首联虽然是作者很普通的两句叙写,但又不得不说,它们又都是非常经典的对人事、对光阴的总结。所以,这两句可谓是“真理性”的存在。
那么通过首联的描写,我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的,则是作者因光阴流逝和人生易老的事实而产生的几分惆怅之情。
不过,让人出乎意料的是,诗的颔联却很快就冲淡了首联中的那一味惆怅,取而代之的是撩拨人心的轻快和愉悦:市桥压担莼丝滑,村店堆盘豆荚肥;桥头的集市办得很热闹,莼菜压得担子沉甸甸的,村边小店的盘子里装满了诱人的豆荚。
看到颔联的时候,我们仿佛步入了人影往来的乡村集市,看到了琳琅满目的接地气的小吃,也听到了各种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一种亲切感不由而生。
“压”“滑”写出了莼菜量足、色鲜、味美的特征;“堆”“肥”同样又写出了豆荚量足、味美的诱人特征。
可以说,颔对莼菜和豆荚的特征勾勒,不仅满足了读者的视觉享受,更是激发了读者无限的想象力,让我们领略到了乡村生活的纯朴与乐趣所在。
颔联热闹,而接下来的颈联则灵动又唯美:傍水风林莺语语,满原烟草蝶飞飞;从水边的树林中,传来阵阵悦耳的莺声,原野中碧草如烟,蝴蝶自由地飞来飞去。
这首诗所写的是作者行路途中的所见所闻,所以每一联的景物都是随着作者的路途变化而变化的。
走过集市,映入作者眼帘的便是另一番新的景象。颔联的前一句从听觉的角度出发,以“以动致静”的方式带给读者审美享受;后一句从视觉的角度出发,以饱和的色彩感和灵巧多姿的动感带给读者审美享受。
在颈联中,有“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的美妙,也有“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活泼,这种美,真的叫个“美不胜收”。
诗在尾联处,作者没有继续写景,而是将笔锋落在自己身上,再次带给读者以享受:郊行已觉侵微暑,小立桐阴换夹衣;在郊外行走,已经感觉到有微微的暑气袭来,“我”站在梧桐树荫下歇息,顺便换上单衣。
前三联算是间接切题,而最后一联则是“鲜明”切题,这一点从“行”“微暑”两个词上面就能充分看出。
如果没有尾联中对作者具体行动的描写,这首诗的趣味性就会大减。不得不说,陆游不愧是写诗高手,他在描摹过景物以后,恰到好处地来了两句自然又惬意的刻画,将夏天的美好、乡村生活的美好饱满地体现出来。
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幅生动的画面就呈现于读者眼前,其中有人物的逼真形象,也有梧桐树的清新色彩;有微微袭来的暑气,更有换上“单衣”后的凉爽与自在。
作者的心情愉悦又舒适,读者的心情同样也因诗句的感染力而变得轻松、愉悦。
陆游的这首诗取夏日的乡村景色与细碎的生活细节入诗,句句有温度,字字见情趣,堪称当之无愧的好诗。
桐阴小立夏风清,吹入诗心好个凉;各位看官,当读完陆游的这首诗后,不知你有何特别的感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