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立秋,你知道立秋的特点与风俗吗五种事

立秋,古老的传统节气,今年在8月8日准时到来。随着它的到来,夏天逐渐走远,秋季悄然而至。气温开始逐渐降低,饮食方面也需要适时调整,多吃应季的食物,为身体健康打好基础。明天立秋,你知道立秋的特点与风俗吗?五种事要做,快来了解!

1、啃秋

立秋,也是啃秋季节的来临。啃秋不仅是一种民俗习惯,更是一种保健养生的方法。在这一天,人们会选择吃西瓜或其他水果,以此来润肺生津、防止秋燥。南方人将此习俗称为“立秋啃秋瓜”,北方人则称之为“咬秋”。除了保健之外,啃秋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咬住秋天,表示对丰收的期待和喜悦。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啃秋也代表着人们期待着一个丰收的秋天。所以,不妨在这个立秋节里,吃上一口水果,体验一下啃秋的乐趣和健康的好处吧!

2、食秋桃

立秋时,中国人有一个传统习俗,就是要吃秋桃,大人和孩子都要吃一个。但是和普通桃子不同的是,秋桃的核是不能扔掉的,要留下来。这个核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为等到除夕这天,将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京鲜生新鲜蟠桃,单果g以上,生鲜时令水果,皮薄汁多,肉厚,又甜又好吃。

京鲜生新鲜蟠桃1.5kg单果g以上生鲜时令水果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3%京东配送¥49.9购买已下架

这个习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那时候,瘟疫、疾病肆虐,人们很难抵御,所以他们开始寻找方法来祛病驱灾。后来,他们发现秋桃的核可以燃烧,烧出的灰烬有驱病的功效,于是就有了这个传统。但是中国人依然会保留这个习俗,把秋桃和除夕两个节日联系在一起,寓意着新的一年会平安无事,没有瘟疫的侵袭。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尽管时间不断推移,但是许多传统的习俗和风俗依然被人们珍视和传承。

3、吃“福圆”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根据传统风俗,立秋这天人们要吃“福圆”,象征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而龙眼,被视为是具有福气的水果,因此也被称为“福圆”。因此,这个时节吃龙眼也是非常常见的风俗之一。

4、悬秤称人

清朝时期,嘉兴地区流行一种特殊的民间习俗——以悬秤称小孩的体重,再将体重与立夏时的对比来检验肥瘦。如果体重没有增加或者反而减轻了,就会被称为“苦夏”。那时的人们认为,既然瘦了就需要“补”,也就是立秋时俗称的“贴秋膘”。这种习俗一时间在当地广为流传,不仅小孩子,成年人也都会参与其中。据说这不仅是为了检验身体健康状况,还有助于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

5、晒秋

晒秋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农俗现象。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地,晒秋已成为当地村民的一种习惯。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村民只好在房前屋后或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晒秋则是收获后的一种处理方式。晒干的农作物不仅可以保存更久,还可以通过晾晒提高品质,增加风味。

立秋,一个重要的节气,为我们带来了新的风景和美好。在这个秋意渐浓的时节,我们需要把握时机,多吃应季食物,保持身体健康,同时不忘传统,继承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jukk.com/nzzd/11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