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精品拍卖丨笔酣墨饱明代书法作品选古

北京皮肤科防治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116602.html

Lot

杜笃祜(-)行书《湖上喜雨》

立轴水墨绫本×52cm

题识:偶然乘兴曳蓝舆,畏暑还寻水竹居。云气郁纾迷草树,雨珠跳宕激芙蕖。袅阴应念亭中鹤,得意知惟濠上鱼。吟望沧洲殊未远,凉飚初御欲凭虚。《湖上喜雨》,为晋翁裴老先生书。杜笃祜。

钤印:杜笃祜印

杜笃祜行书《湖上喜雨》(局部)

杜笃祜(-),字振门,山西蒲州人。明崇祯九年()中举,入清后历任推官、给事中、乡试正考官、左给事中、都给事中、太仆寺少卿、左通政使、宗人府府丞、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职,是清初著名敢言直谏之官。顺治十六年(),清廷下诏奖励勤劳奉职大臣,杜笃祜在受奖之列,并加太子少保衔。

杜笃祜行书《湖上喜雨》(局部)

顺治五年(),杜笃祜由延安府推官升任都察院户科给事中,立即上疏建议重新颁用奏销制度:“请敕循旧例,年终逐一奏销,以杜蒙混”。经部议通过被采纳,从而避免了隐瞒贪污现象。顺治十年(年),他认为当时的赋役制度很不完善,所以“请查照前明旧例,斟酌行之”,“务将丁粮户口编辑全书,以重民命”。清廷认为可以采纳,下部议行。

杜笃祜不仅敢于批斥制度的不完善,而且敢于弹劾大臣。顺治九年(),他认为房可壮身为左都御史,却不能秉公办事、弹劾无道;顺治帝命房可壮回奏,杜笃祜对他的奏章再次弹劾,认为他“文饰恋职”,房可壮只好自请罢官辞职。杜笃祜在当时以“敢言”闻名,得到清廷的赞赏。本作杜笃祜行书轴,其书写严谨一丝不苟,厚重雄健,或为其人格魅力之再现。

Lot

袁崇焕(款)草书《枫桥夜泊》

立轴水墨绢本×35cm

题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袁崇焕。

钤印:宫保、崇焕

一代抗清名将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出生于广东东莞石碣,祖籍广西梧州藤县。明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邵武知县。天启二年()入京朝觐,升任兵部主事。单骑赴山海关考察关内外形势,自请守辽抗金,擢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关监军。组织修筑宁远等地城堡,招练兵马。四年,再迁山东布政司右参政,督率军民修缮边镇,开疆拓土。天启五年(),抵制辽东经略高第之命,拒绝将军队撤到山海关内,率部留守宁远,升山东按察。六年,挫败努尔哈赤所率后金劲旅,获宁远大捷,改任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兼兵部侍郎,收复高第所弃关外故土。七年,苦战宁远、锦州,击退皇太极所率后金大军。因受宦官魏忠贤党徒诬陷,辞官归。

袁崇焕(款)草书《枫桥夜泊》(局部)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崇祯二年(),袁崇焕击退皇太极,解了京都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凌迟处死。

因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以叛国罪处死,所以其在当时民间争议极大,其书法作品传世极为少见,也因为对其书风的判断较为困难。此作袁崇焕草书诗轴,书写大气磅礴,时而露出颜真卿用笔沉实、圆转豪迈的雄浑厚重之气,似自有磊落存于胸间。参见袁崇焕曾于邵武知县任上之时,所题“聚奎塔”行书塔匾,多有近似之处。

“聚奎塔”行书塔匾

Lot

王铎(-)草书《望阙口号》

立轴水墨绢本×48cm

题识:阊阖排云玉殿开,千官鹓鹭早朝回。不知谁献王褒颂,得奉君王万寿杯。洛人王铎。

钤印:王铎之印、太史氏

王铎(-),字觉斯,又字觉之,号嵩樵、石樵、十樵、痴樵、雪山等,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故人称“王孟津”。明天启元年中乡举,二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崇祯十一年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经筵讲官、教习馆员等职。年,与著名诗人钱谦益一同降清,顺治三年以原官礼部尚书管弘文院学士,并任《明史》编纂副总裁。顺治六年,授礼部左侍郎,充太宗文皇帝实录副总裁,同年晋少保。顺治九年病逝,谥文安。

王铎书法深受后人喜爱。吴昌硕有诗评王铎的书法,曰:“文安健笔蟠蛟螭,有明书法推第一。”沙孟海先生则认为:“(王铎)在于明季,可说书学界的‘中兴之主’了。”林散之先生认为:“王铎为自唐怀素后第一人。”启功也称:“(王铎)可谓书才书学兼而有之,以阵喻笔,固一世之雄也。”还有诗赞云:“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以上诸家所评基本一致,可见王铎书法造诣之深及其在清以后的影响力了。

王铎草书《望阙口号》(局部)

此作草书《望阙口号》,沉雄跌宕、磅礴奇肆、凌厉劲拔、放纵自如,既有王羲之父子妍美流畅之态,又兼融米芾酣畅淋漓烂漫之姿。行笔峻爽遒劲,布白参差错落,纵逸之中含有稳健,沉郁之中富有灵性,可谓是“风樯阵马,笔走龙蛇”,后人鲜有至者。

Lot

黄道周(-)楷书文信国砚铭

手卷设色纸本书法:31×cm绘画:31×cm

题识:原其原兮,四水回旋。研复研兮,至道得焉。得之前贤兮,传之后贤。文信国砚铭,书于诚一堂,道周。

钤印:黄道周印

鉴藏印:乌程周昌富收藏金石书画之章、平泉审定(半印)、施善昌印、劫余生少钦五十岁后书、神品、芸斋宝玩

题跋:1.宋宣和六十四石,额上题铭,饰以青绿,今仿其四,曰卧犊,曰雪窦,曰堕云,曰小钓台。胜国沈君石田亦有小钓台,石势平衍,与宣和所藏者异,盖元时物也。申浦寄鹤轩灯下写似芸斋仁兄正。公寿。钤印:公寿、公寿长寿

2.芸斋仁兄书来,属余写石,并云拟与黄石斋先生楷书合装一卷,为平生真赏。噫,余何人?斯敢以芜秽之笔附于先贤墨迹之后邪?戊寅春杪,复致书促之,纵横荦确,竟夕而成,工乎拙乎,不暇计也,披是卷者,幸勿贻讥大雅。立夏先一日,华亭胡公寿并记。钤印:胡公寿宜长寿、公寿、胡氏、横云

3.有明黄石斋先生道德文章忠义彪炳,近人得其片纸只字,珍如瑰璧。此卷以楷书写文信国研铭,清劲古朴,纸墨完好,余藏之三十年矣,每春秋佳日,出一展玩,谓当与断碑研并重。戊寅春,吴兴芸斋周君见之,爱不释手,以古法帖易去,公寿胡君为之写石题句,余不觉技痒,添石四种,惟苍蝇附骥,难勉识者贻笑尔。鸳湖叟子祥张熊并识。钤印:子祥画记、鸳湖老者

说明:1.曾经张熊、周昌富、施善昌递藏,胡公寿、张熊绘石。

2.张熊(-),又名熊祥,字子祥,别号鸳湖外史,室名银藤花馆,秀水(今嘉兴)人。流寓上海,收藏金石书画甚富。画学周之冕,以花鸟为最精,尤擅牡丹,大幅巨幛愈见功力。兼作人物、山水,精篆刻,亦善八分书。亦工诗。与任熊、朱熊合称“沪上三熊”。为近代六十名家之一。

3.胡公寿(-),名远,字公寿,以字行,号小樵、横云山民,室名寄鹤轩,上海松江人。工诗文、书画,博取众长,自成一格。任伯年受其影响。为近代六十名家之一。

4.周昌富(-),字鹤峰,号芸斋,国子监生,湖州南浔人,为周庆云叔父。天资敏慧,能诗善书,工行楷。年,与兄长周昌炽合资在上海集贤里开设周申昌丝行,并在南浔开设周申昌丝号,兄弟俩分力合作,很快致富,成为南浔八牛之一。周昌富亦商亦儒,在经商之余,常与当时的文人名士交游,喜收藏书画及古籍善本,是南浔著名收藏家。

5.施善昌(-),又名邦庆,字少钦,国学生。江苏震泽人,常年在上海经商,丝织业和丝织品贸易的领军人物,长期任上海丝织业会馆总董,为晚晴最重要的义赈慈善家之一。与子侄施则敬、施肇信等对于中国红十字会的创立和管理做出了突出贡献。

黄道周(-),字幼平,一作玄或元,号螭平,又号石斋,福建漳州人。明天启二年(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率兵杭清,兵败被俘,不屈就义,终年62岁,清廷赠谥“忠端”。明代学者、书画家。书法宗魏晋,真、草、隶自成一家。画山水、人物及长松、怪石,亦格调豪迈。

在历史上,黄道周名满天下,道德文章都被人赞誉,广受推崇。明史赞其:“学贯古今,所至学者云集”。徐霞客评他:“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就连乾隆帝亦不禁赞叹:“黄道周立朝守正,风节凛然,其奏议慷慨极言,忠尽溢于简牍,卒之以身殉国,不愧一代完人!”

黄道周楷书文信国砚铭(局部)

每件有代表性的杰出作品,都是艺术家全部文化素养与人格的一种折射。清初宋荦说:“石斋先生楷法尤精,所谓意气密丽,如飞鸿舞鹤,令人叫绝。”黄道周楷书取法魏晋,倾心于钟繇、二王,他在《书品论》中云:“真楷只右军《宣示》、《季直》、《墓田》,诸俱不可法,但要得其大意,足汰诸纤靡也。”这里的“右军《宣示》、《季直》、《墓田》”实际上是王羲之临写钟繇的书迹。其字体方整近扁,体势舒展,用笔圆润,笔法健劲,风格古拙质朴。清代王文治亦云:“黄道周楷法遒媚,直逼钟、王。”此卷正是黄道周罕见的大字楷书,清劲古朴,纸墨完好。“得”“前”二字为异体字,晚明书坛重镇中,喜欢在其书作中使用异体字的还有王铎、倪元璐和陈洪绶等,这均符合书家博学崇古,或与明末尚奇创新的时风潮流有关。所书内容“其原兮四水回旋,研复研兮至道得焉,得之前贤兮传之后贤”为文信国研铭,文信国即文天祥,为南宋抗金为国捐躯,慷慨赴义的民族英雄。中国历来讲究“书以人传”,忠良直臣,受后人景仰尊崇,其书迹自然备受珍重。两位传统儒家最高道德忠臣代表,诗文与墨迹汇于一卷,殊为难得,堪为双绝!

黄道周楷书文信国砚铭(局部)

据卷后张熊题跋“余藏之三十年矣,每春秋佳日出一展玩,谓当与断碑研并重,戊寅春吴兴芸斋周君见之,爱不释手,以古法帖易去,公寿胡君为之写石题句,余不觉技痒,添石四种,惟苍蝇附骥,难勉识者贻笑尔”。可知,此卷原为张熊旧藏,后为芸斋周昌富易去,请胡公寿及张熊写石附后,装为一卷。

张熊、胡公寿皆为画坛名手,海上画派代表画家。点石斋曾印行《绘事津梁》共收录四人作品,除此二人外,即朱梦庐,任伯年而已。二人写石,卓有特色。

文人赏石,自宋代已蔚然成风,明清更趋繁盛,赏石、评石成为文人雅尚,写石亦成为文人画喜爱的重要题材。赏石与文人绘画共通,亦是中国传统文人道德、情感、品格精神追求的体现。

黄道周楷书文信国砚铭(局部)

卷首还有“施善昌印”、“劫余生少钦五十岁后”二印,此二印乃徐三庚为施善昌所刻。施善昌(-),又名邦庆,字少钦,国学生。江苏震泽人,常年在上海经商,丝织业和丝织品贸易的领军人物,长期任上海丝织业会馆总董,为晚晴最重要的义赈慈善家之一。与子侄施则敬、施肇信等对于中国红十字会的创立和管理做出了突出贡献。

如此代表中国文人最高气节与品格追求的书画合卷,其珍自不待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jukk.com/lzyy/105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