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文学绿树阴浓夏日长满架蔷薇一院香

金融文学

今天是5月6日,立夏节。这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七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太阳黄经达45度,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值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万物进入旺季生长阶段。所谓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古人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蛄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说的是夏天的小动物开始在田野或水塘中鸣叫,蚯蚓开始出来松软土地,乡间田野的新鲜蔬菜开始上市了。

立夏对现代人来说,不过是一个节气,可是古人把立夏当重要节日来对待。史书记载:周朝始,立夏节这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南郊举行迎夏仪式。回来后还要令太尉引勇武、荐贤良,令主管农业的官员巡行天地平原,慰劳勉励农人辛勤耕作。

遗憾的是这个迎夏仪式后来没有流传下来。但农人们却永远不会忘记立夏节的繁忙,请听民间夏季农歌:

“蛤蟆打哇哇,四十天后喝疙瘩”,“麦浇开花灌浆水,防止锈病和麦蚜”。

这是说立夏节一个月后就吃到新麦面啦,立夏前后的冬小麦需要水分灌浆,如果天不下雨,就要浇水灌溉,保证小麦高产丰收。还有“夏三朝遍地草”,“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立夏以后,气温升高,农田里庄稼长,杂草也长,要经常锄草助苗,三五天野草长旺就锄不了啦。

“牛驴骡马喂养好,忙时得病不得了”;“小猪要动大猪静,放羊满天星为佳”。意思是,天太热时,放猪放羊以傍晚最好。正所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啊!

立夏节民间有很多风俗传说故事,很唯美,我最喜欢的是河南豫北传说的孙膑和庞涓斗智斗勇的故事。

战国时期军事谋略家王诩(鬼谷子),在河南淇县云梦山建立了我国第一所军校,他有两个很出色的学生,孙膑和庞涓。孙膑宅心仁厚,而庞涓诡计多端。庞涓学艺未成就投身魏国,立身扬名,后骗师弟孙膑来魏,并屡屡加害于他。

孙膑被庞涓无端挖去了两块膝盖骨,并抛进监狱。谎称是魏王所害,并好吃好喝招待他,骗孙膑说:“你虽然残废了,但要写出兵书,传之后世,对得起咱的老师啊。”

孙膑一想也对,就忍痛著书。所谓“孙子膑足,《兵法》修列”(司马迁语)。后来孙膑从同情他的狱卒口中得知,他的遭遇与魏王无关,全是庞涓一人所为,他书成之日,也是性命完结之时。他一气之下,把书稿全部烧毁。

狱卒让孙膑装疯子。庞涓要试他真疯假疯,狱卒的老婆从外面弄来黑米掺桑树叶蒸的饭团子,谎称是“猪屎”和白米饭放在一起,让庞涓拿给他。孙膑抓起白米甩了庞涓一脸,抓起猪粪大口大口吃下。

庞涓一看,他的师兄真的疯了,对他放松了监管。孙膑在狱卒的帮助下,逃到了齐国,并被拜为军师,逃走那天正好是立夏节。

后齐魏交战,孙膑领兵布阵,打败了魏国,并将庞涓射死在马陵道上,为自己报仇雪恨,将邪恶之徒永远钉在了耻辱柱上。

孙膑十分感谢那位老狱卒,活着时,每年立夏节都要吃一顿黑米桑叶饭团子。当地人钦佩孙膑的气节和才华,立夏节也吃黑米桑叶饭,以示怀念,久久成俗。据说立夏吃此饭也有祛风败毒作用,夏天连蚊虫也不会叮咬。

立夏节,古人留下了很多好诗好词,“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我都喜欢,但我更喜欢唐朝高骈的《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诗人描写夏日风光,采用写生白描的手法绘画出: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四幅图画,意境清新,构思巧妙,其中“浓”字、“入”字、“动”字、“香”

字用得极好,把静景写成动景,融入了作者对夏日的情感因素。我们仿佛看到了融入画中的诗人的如醉如痴。

立夏节后,时光老人将带给我们、与春姑娘相比不同的美丽。我爱夏天的热烈奔放,我爱夏天的大雨滂沱,我爱夏天的艳阳高照,我爱夏天的桃李杏果,我爱夏天田野里沉甸甸的麦穗和谷米……我更爱夏天的“蔷薇颜色、玫瑰态度和宝相精神”!

——年5月5日下午于北京公寓。

※蔷薇颜色,玫瑰态度和宝相精神,来自宋朝诗人赵师侠的词《朝中措(月季)》。

作者简介:张天星,笔名实磊,中国金融作协会员。退休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干部,曾任《农业发展与金融》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党委宣传部部长等职。

内容来源:齐鲁晚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jukk.com/lzyy/10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