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张春燕中国环境
感受大好河山之美,怎能不来四川?
常言道“少不入川”,只因天府之国美得像诗,绿水青山是四川发展的底色。眼下,疫后四川正展现出勃勃生机,发展的脉动又为蜀山蜀水增添了美的新注解。
正值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听完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后,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波表示很振奋,“对我们攻坚克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信心更坚定了。”
信心来自于理念。“要坚持贯彻新环保工作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主动意识和基层意识。”王波在2月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视频会议中如是说。
信心来自于行动。四川是全国最早一批复工复产的省份之一,也是最早一批出台企业战“疫”帮扶政策的省份之一。
信心来自于动力。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有治感受到,最近1个多月来,5G企业尤其是电子通信方面的导热密封材料需求旺盛,4月就有20%的销售收入增长,这意味着新旧动能转化释放出增长红利。
立夏已过,四川眉山因萤火虫翩飞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四川自贡治理后的旭水河碧波荡漾。踏上巴蜀大地,满是生态环境推进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新美景。
新理念新思路激活经济增长内生活力
“祝贺郎酒厂通过了专家评审。”话音甫落,四川省古蔺郎酒厂(泸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刚难言激动,站起来带头鼓掌,“再不用担心我们的上市进度了。”
从2月9日郎酒厂的环评报告被受理,到月底拿到环评批复,仅20天,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按下绿色环评快进键。
根据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环评审批进度促进复工复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四川对国省重点项目环评试行“预审制”。白酒酿造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局部调整下放至成都、德阳、泸州和宜宾等市级生态环境局,进一步压缩省级审批时间,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这是落实2月全省生态环境会议精神的一个鲜活事例。”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高洁告诉记者,“自觉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去考量,聚焦难点求突破、创新机制促发展。”
“自觉”“服务”两词,牵引出四川环保部门服务经济的思维路径,强调了俯下身子解困基层、充分转变工作思路的主动精神。
截至目前,四川省共对21个国省重点项目提供了预审服务,总投资约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复工复产和四川的经济发展。
新一轮高水平发展中,构建大环保格局的四川环保正在谋篇布局。
“与农发行四川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有效解决资阳生态环保类项目缺口资金,加快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资阳市市长吴旭说。
4月29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四川省分行举行签约仪式,未来3年,农发行四川分行将为生态环境领域重点项目提供总额不低于亿元的融资支持,今年支持生态环境信贷亿元,并已敲定资阳、内江两市贷款共41亿元。5月19日,与中国农业银行四川分行签署合作协议,首批对泸州市、宜宾市信贷支持约亿元。“此次合作将有利于发挥各自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项目谋划、储备、管理优势和政策性金融服务优势。”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彭勇说。
行棋当善弈,落子谋全局。构建大环保格局,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环保工作要有大局观,贵在“主动”。
要协同市(州)和省直部门两个积极性,主动加强与市(州)党委政府沟通衔接,主动加强与相关省直部门联系。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主动帮助地方政府解决问题,也会相应赢得支持,从而相互支持协作,避免“单兵作战”,推动构建大环保格局。
这样的政银合作,在四川生态环境领域尚属首次。“这是生态环境领域绿色金融创新实践的重大突破。”四川省政府副省长杨洪波说。此举对于加快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改善有着重要意义。
“资阳将全面履行各项职责,对照协议内容,抓紧对接、抓紧申报项目,为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性金融资源效益提供最好的保障。”吴旭表示。
抓住成渝双城经济圈重大战略机遇释放新动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重大战略协同,以成渝共兴为统领,是引领四川发展全局的“先手”。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泼辣精干的四川人明白,要开创事业新格局,蹚出新路径,得拿出一份闯劲来。
怎样抓好机遇、书写发展新蓝图?
王波告诉记者:“《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就是一个抓手。”这个规划现已初稿完成,正多方征集意见建议,计划在6月底前按程序报审。
规划中,一幅清晰的顶层设计路线逐一展开。
——严格空间管控,合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构建成德眉资“两山两江四区三廊”的绿色发展格局,筑牢生态基底,全面提升区域环境品质。
——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推进产业绿色发展,构建“总部+基地”“研发+转化”“终端产品+协作配套”产业发展格局,打造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现代高端产业集群。
——强化环境准入,“一张清单”管四市,成德眉资共同建立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和资源利用效率清单,共同制定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严格新建重污染产业项目,产业发展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功能定位和环境容量优化布局,坚持“一个标准”、严禁污染“梯度转移”。
今年3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重庆党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后,成渝两地频频互动。
王波告诉记者,接下来,两地还将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金融业务合作,共同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持续加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修复和推进环保产业发展。
以污染防治攻坚战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好转,我们能感受得到。”四川省内江市民兰小波说,去年冬天以来,他家中的空气净化器彻底闲置了。
年,内江跻身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是四川5个新增空气质量达标城市之一。如今,四川已有11个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提前一年实现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总数过半的目标。
在眉山市青神县,不少市民专门为看萤火虫来此拍照打卡。萤火虫只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自然环境。频繁出现在眉山的萤火虫,是生态环境变好的最佳“代言人”。
“我们把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问题,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眉山市市长胡元坤表示。
年,眉山市优良天数首次突破天,达到天,首次消除了重污染天气;重点流域全面消除了Ⅴ类和劣Ⅴ类水体,优良水体数量由年的2条提升为年的14条。
在绵阳市市长元方看来,要经济发展还是环境保护并不是二选一。“经济发展有助于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改善,好的生态环境将为经济持续繁荣打下良好基础。”
年,绵阳在“升与降”的变化中,尝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一升”是指发展质量提升。去年,绵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亿元、增长8.1%,两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二。
“一降”则是污染指数下降。年,绵阳PM2.5和PM10年均浓度“双降”,空气质量改善程度居全国个重点城市第19位,是近年来绵阳生态环保取得的最好成绩。
“升降”背后是“进退”之抉择。
“所谓进,就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退,则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元方介绍说,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绵阳效果显现。
今年一季度,四川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87个国考断面中,84个断面水质优良,同比增加9个,优良率96.6%。成都等15个市州三类及以上水质比例达到%,10个出川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优良标准。
蓝天白云频频刷屏。一季度,四川省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49.4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7.3%,全省优良天数率88.4%,同比上升6.2个百分点。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为了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四川省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三年行动计划(—)》正在紧锣密鼓编制中。
项目为王,谋划是金。新的计划将锁定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领域,谋划一批适应环境治理监管体系的能力建设项目,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节节高”,推动四川经济再腾飞。
70个足球场大小的成都传化公路港内,川滇贵渝等地牌照的大货车鱼贯而入,车水马龙,好不热闹。交通运输业的恢复,就像夏天的暖风,向巴蜀之地源源不断输送着能量,使四川重振经济有了信心,暖了士气。
“3月以来,一天一个样,公路货运又恢复了正常状态。”成都传化公路港总经理潘中华说。
四川经济的发展,正像这些交通运输的命脉,不再停歇、一刻都不愿松劲,正奔向高质量发展的光明未来。
来源:中国环境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谈环保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四川路径——,治蜀兴川的新发展道路》
编辑:周亚楠
更多精彩,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