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6日2:18:34,就立夏了,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七个节气,夏天的开始!
立夏可是个大日子。
《月令72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我们要怎么理解这个“假”字呢?
《尔雅》中说:假,大也。
所以,我们还真不能理解为真假的假,要理解为大的意思,夏,假也,假大也,就是大的意思。
立夏,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神清气爽另外,古人会在立夏这一天通过观测风,来预测一下一年的收成。
古语有云:“日风从巽来,其年大大熟。离来,夏旱禾焦。坤来,万物夭伤。兑来,蝗虫大作。”
什么意思呢?大意是说——
如果,立夏这一天要是刮起东南风话,则预示当年会风调雨顺;
如果,立夏这天要是刮起南风的话,则预示当年可能会大旱;
如果,立夏这天刮起了西南风,可能会对作物生长不利;
如果,立夏这天刮起了西风,会生虫害。
类似的农谚还有,“立夏东南风,农人笑盈盈”,“巽风迎立夏,麦多装不下”,“立夏火南风,叶焦籽瘪空”等表达的意思相近。
所以啊,立夏最怕吹北风,不但会造成粮食问题,还容易使人多病伤身。
立夏之后,雨水开始变得更多了,太阳也变大了,因此我们更热了。
这时庄稼蓬勃生长,我们这个曾经以农业为重的民族,看到庄稼万物渐渐长大,我们心中的喜悦也渐渐长大。
你看夏的甲骨文,是一个人的象形,双手双脚强健有力,像一个手持斧钺、高壮威武的武士,象征着我们的华夏民族依靠自己,顶天立地。
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故称夏,在说文解字里说,“夏,中国之人。”,在中原一带建立部族国家的夏代,正是以农耕见长。这也切合了“夏”的字源所提示的节气和农事特征。传说,大禹之子“启”在建立王朝时,取万物生长最为旺盛的季节也就是“夏”,作为部落的图腾标志,寓意幅员辽阔、繁荣昌盛。因此,夏也有强大的义涵。
你看夏加一个“厂”,就变成了大厦,所以,就寓意着大的意思。
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的专属颜色,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所以朱明就专指立夏。
清明时节樱桃熟,卷帘嫩笋初成竹,多美的一幅画面,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老规矩,每一个节气有三候:
初候蝼蝈鸣:蝼蝈一也叫蛤蟆,是蛙的一种。这时节蛙类动物开始在田间、塘畔鸣叫觅食了。不再那么安静了。
二候蚯蚓出:由于地下温度持续升高,蚯蚓由地下爬到地面呼吸新鲜空气了。
三候王瓜生:王瓜也叫土瓜,这时已开始长大成熟了。清乾隆《新郑一县志》载:“四月,王瓜初生摘售,以相送一谓之进鲜”。
从这三候的描述中我们已看到了夏天的景色。
接着,先说一个大家都能跟风的习俗,因为跟吃有关系,立夏尝三鲜。
地三鲜:蚕豆、苋菜、黄瓜;
树三鲜:樱桃、枇杷、杏;
水三鲜:鲥鱼、海螺、海豚。
我们这里还有饮开化龙顶的新茶的习惯,看看身边有什么,赶紧吃起来吧!
再说一个大家都不能跟风的习俗,过去啊,立夏的时候人们会上称称一称,看看自己的体重,害怕夏天吃不好会变瘦,害怕自己掉秤。
不过,我相信大家现在都是耕宏男孩,不会跟风了,但小朋友可以跟风一下。
万物繁茂跟大家每一个节气都会讲习俗,大家去了解这些节气的时候,我们的心情会跟着节令的变化而变化,很有趣啊!这仿佛是固定在某个季节里面,固定在历史的记忆当中了。
最后,做个总结,今日立夏,夏者为大,你准备好迎接这个大的时节了吗?
你有没有想在这个火热的夏天,实现什么心中所愿呢?
还有午后的蝉鸣和夏天一起来了,别忘了,天气渐热,注意午休,保持情深气爽!
网友朋友们,你是怎么看?
评论区告诉我。
喜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