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过去了,再过几个小时,五四青年节也要过去了,紧接着,马上就要迎来立夏。立夏,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的5月5日至7日间,按《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年的立夏时间为北京时间5月5日8时51分。从节气上来说,立夏也就代表着春天已过,夏天开始。但若按我国现代气候学来划分的话,要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保持在22℃以上,才算真正进入到了夏季。虽说,立夏之后,气温节节升高,但离酷暑总是还有些时日的。不过,这几天,南方多地的日最高气温都冲到了30度以上,像陌上花这里,昨天和今天的最高气温都在35度,完全是一幅炎夏的样子。气温骤然升高,夏季的各种症状就出来了,比如身体困倦,比如厌食,比如脾胃不舒服,比如身体发热等等。这都是因为自身体质比较弱,再加上暑热一侵袭,内因加上外患,就发了病,在中医上,把这种病症称之为“疰zhù夏”。而在民间,老百姓则称之为“苦夏”,也即夏天要受苦的意思。这病呢,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很多人一到夏季就发病,等到夏天过去,暑热褪尽,症状就会慢慢自行好转。而有些比较严重的呢,则可能出现中暑症状。这中暑可是可大可小的,症状轻的,在民间,都是自行扭或刮痧,或者吃点藿香正气水之类的避暑药就能好转。但严重的,有可能要人命。不管这“疰夏”症状是轻还是重,人一旦身子弱或有病,总不是好事,当然是能调理尽量调理,能根治尽量根治。至于怎么治,在民间流传有一句俗语叫“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意思很明显,就是说在立夏这一天要吃鸡蛋(也有吃鸭蛋的,但以鸡蛋居多。),吃了之后,就不会发“疰夏”病了。乍一看,把这平平常常的鸡蛋说得好像灵丹妙药似的,如果这鸡蛋能治“疰夏”症状,那岂不是很好!医院,不用配药,又不费钱,又不费事,而且这鸡蛋可比药好吃多了。那事实是不是如此呢?鸡蛋蛋白质含量很高,它的氨基酸比例很适合被人体吸收,利用率几乎可达百分之百,非常利于人体补充营养,而且老少皆宜。别看现在,鸡蛋在人们眼里是种很普通的平价菜蔬。但在以往,这鸡蛋可算得上是普通老百姓家的优质营养品。家中有人生病了,就吃鸡蛋补充营养;家中小孩长身体时,也拿鸡蛋补充营养;探视病人或孕妇时,也会拿上鸡蛋作为营养品;家中大人干活劳累了,就吃鸡蛋补充体力;来了贵客,也是拿鸡蛋招待。一来当然是因为经济局限,农村平常老百姓家所能拿出的最好的营养品也就这鸡蛋了;二来这鸡蛋的营养价值确实不赖,不输现在市面上的那些巧立名目的,价格又高的离谱的营养品。正因为如此,所以老百姓们认定,立夏时节吃蛋,能够补充营养,增强体质,避免“疰夏”病症。因为“疰夏”病症有一部分是因为体质虚弱引起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吃点鸡蛋,补充营养,说得通。因了上述原因,这立夏吃鸡蛋就成了一个习俗流传了下来。至于吃法,营养最好的当然是白煮蛋,但最普遍的做法还数“立夏蛋”。那这“立夏蛋”具体怎么做呢?它跟茶叶蛋相似,但又稍有区别。通常是用茶叶末煮,农村人喜欢用自制的老茶叶拿来煮,一来颜色浓,二来味道浓郁。鸡蛋在煮之前一定要细细的洗过,要用软毛刷将蛋壳表面刷干净。煮蛋宜用砂锅,将适量的茶叶、茴香、桂皮、陈皮、冰糖、盐、老抽、生抽、鸡蛋一起放入锅中,如果喜吃辣的,还可以放入几个干红辣椒。加水没过鸡蛋。用大火烧开,转中火十分钟,以水不沸出锅为准。关火,将蛋尽数捞出,用不锈钢勺背将蛋壳周身敲出裂纹。力度不用太大,不要将蛋壳敲碎脱落。将蛋再次放入锅中,水量依然要保持没过所有的鸡蛋。开中小火煮半小时,然后关火焖半小时即可。时间煮得越长,蛋越入味。吃蛋以温热最宜,吃好后,剩余的蛋不用捞出,仍旧浸在汤底中。下次吃时,再煮沸加热。越至后面,蛋的味道越加浓郁。明天就是立夏时节了,不妨给家人做个“立夏蛋”吧!“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哦!而且,这鸡蛋圆圆的,还有寓意圆满的意思,这也是老百姓们特别中意它的原因之一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jukk.com/nzgr/11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