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两点十八分三十四秒,太阳黄经到达45度,斗柄指向东南巽位的那一刻,季节就完成了从春到夏的过渡。
今天立夏,记得做三事,忌三事,福旺财也兴。分别指的是啥事?
1·今年立夏有啥特点?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干支历中巳月的第一天。今年立夏节气比较特殊,从节气的特点上可以大致预测出整个夏天的天气情况。
今年立夏节气的特点,就是交节的那一刻所反映出来的特点,总结来说大概可以概括为三条:
一是三月立夏:立夏和小满本本来都是农历四月的节气,立夏为四月节,小满为四月气。但今年因为闰月,立夏节气就被提前到了农历的三月十七。这就意味着这个立夏节气“沾满”了春季的气息。
四季之中,春季属木,木性温暖,木重生风,风多天干。所以春季的特点就是温暖、多风,少雨。而夏季属火,火性炎热,地气上升快,天地相交则多雨。因此夏季的特征和春季完全不同。
所以立夏早,就代表今年夏季会热得比较慢,短时间内风也会比较多,如果今天无雨的话,初夏的天也会比较干旱。
二是丑时立夏:今年立夏交节时间是凌晨两点十八分,这个时间属于癸卯年、丁巳月的乙丑时。
立夏是巳月的第一天,交节在早上巳时,也就是九点到十一点属于正常范围。在巳时之前属于早立夏,巳时之后属于晚立夏。早立夏温,晚立夏热。丑时是凌辰一点到三点之间,预示今年立夏升温会比较慢。
并且这个时间点中可以看出,夏火的力量已经比较明显,但其它几种力量也不很弱,也能印证今年夏季升温不会太快的特点。
三是甲子立夏:今天是丁巳月的甲子日,是“六十甲子”之首。老话说“六甲无云,一旬少雨”“甲头有雨,十天难晴”,一个平常的甲日管着十天,甲日之首则会影响到后面六十天的天气情况。
也就是说,如果今天有雨,后面两个月的雨水都不会少,连续的阴雨会影响庄稼收成;如果今天晴天,后面会有一段时间的干旱。古籍中说:立夏日大晴,其年必旱。也会影响庄稼收成。这个立夏很尴尬,下也不好、不下也不好。
《吕氏春秋》里说:春之德风;风不信,其华不盛,华不盛,则果实不生。夏之德暑,暑不信,其土不肥,土不肥,则长遂不精......孟夏行春令,则虫蝗为败,暴风来格,秀草不实。
大致是说春季多风,没风果实不生;夏季炎热,不热庄稼籽粒不饱满,风大而且害虫多。
2·立夏三做和三忌
今天立夏,要记得祭祖先、吃鸡蛋、吃乌米饭。
古代立夏节气之前几天,就会有管时令的官员拉前为“迎夏”做准备。因为夏季属火,居南方,所以迎夏时皇上和臣子们要全身着红、红车红马,去往南郊祭祀神灵和先祖,求夏季风雨顺时,不使天灾人病。
民间人们也会在立夏这天祭祖和祭神,但仪式却相对简单,不过是在正位上放三碟“时新”,比如樱桃、青梅、麦子,或者竹笋、蚕豆等,称“见三新”或者“祭三新”。
《清嘉录》中也记载:“立夏日,家设樱桃、青梅、麦,供神享先,名曰立夏见三新。以三样新果来酬谢神灵和祖先的护佑,财来家兴。
立夏吃鸡蛋的习俗也由来已久,因为夏季炎热,人们多因热而食欲不佳,称为“疰夏”。在夏季开始的时候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就能提前补充一下。
民间老人们说“立夏吃个蛋,力气大一万”“立夏吃个蛋,天热不疰夏”等,并且鸡蛋圆溜溜,也有生活圆满、平安吉祥的好寓意。
民间立夏吃乌米饭的习俗,相传源于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的故事。据说庞涓害孙膑入狱后,又想在立夏当天除去他。好心的牢头用乌柏叶煮米饭给孙膑吃,好让庞涓认为孙膑已疯。
后来孙膑逃出,终成大器,却不忘牢头的恩情,每年的立夏都会吃一碗乌米饭。民间钦佩孙膑才华和气节,也在立夏当天吃乌米饭。据说立夏吃乌米饭不但能祛风败毒,还能防止蚊虫叮咬。
立夏三忌分别是:忌食心、忌昼眠,忌无雨。
四季之中,夏季对应心,心旺的月份,再旺上加旺肺部就会出问题。所以《金匮要略》中说:夏月不可食心。《月令采奇》中则说:夏月宜增辛减苦,忌心火旺而克肺金。
道光年间一文献中称:立夏日,相戒毋坐门槛,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是说立夏正是大地阳气强盛的时候,这天不能坐门槛。
坐门槛会阻挡阳气入户,使家人整个夏天都犯困无力。也不能白天睡觉,理由也是白天睡觉阳气就不能入体。当然这只是种民间的说法。
立夏日是夏季的开端,春季温暖主生,夏季炎热主长,所以春季需要向上的力量,立夏时草木已经长成,就需要一些润下的力量防止植物旺长,所以立夏最忌不下雨。民间谚语有“立夏无雨,碓头无米”“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的说法;古籍中也称“立夏晴明,大旱”。
愿一切不如意都随旧的季节成为过去,一切的美好都随新季节的到来如约而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