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潜入悄无声
未品浓秋已立冬
《年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11月7日12时59分将迎来“立冬”节气。“立”为始,“冬”为终这是属于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地始冻,水始冰叶半青黄,万物收藏大自然将迎来新一轮枯荣立冬三候古人定下立冬三候一候水始冰初入冬时水面凝结但尚未形成坚冰薄冰映着阳光的金光闪闪在水中铺展开来二候地始冻等到天更寒一些连土地也覆上了一层冰霜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古人认为
雉鸡在立冬后即化身为大蛤
这源于稚之毛色与蛤之壳色相仿
中华民族天马行空般的丰富想象
可见一斑
立冬诗词自古以来人们对立冬节气的到来就有不同的思绪“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唐)李白《立冬》
”许多人畏惧冬天的凛冽严寒但四时和明月却都是诗人的好朋友一个浪漫的人眼里的冬天不仅是皑皑白雪的风光大片还有家的寒炉温酒“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宋)钱时《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但当那繁花似锦的岁月褪去我依然会陪伴在你身旁“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宋)陆游《立冬日作》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一个人的生活空间可以很小但心灵和志向却可以无限大欣然面对冬天就是热爱生活立冬饮食立冬过后迎来了进补的好时节而人们劳碌一年到秋收后才得闲也是时候用美食犒赏一番自己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是个重要的节日有“迎冬”“补冬”习俗明清时期,进入农历十月京城里家家户户必“添火”与现在北方暖气供热相似近年来南方多地也开始尝试集中供暖“靠抖取暖”正在成为过去温有了,还要解决饱正所谓“立冬补嘴空”人们劳碌一年终得闲暇是时候用美食犒赏自己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谐音“交子”的饺子不能不吃南方人更偏爱热补以充盈的热量抵御寒潮来袭在立冬的餐桌上摆满鸡鸭牛羊再沏一壶热茶众人围聚一堂,高朋满座热热闹闹地吃一顿“迎冬宴”屋外天寒地冻周身却是如春的暖意立冬养生立冬在古代是二十四节气中重要的养生节气因为正式进入冬季后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都在养精蓄锐为来春勃发作准备立冬时节要注意足部的保暖可以睡前用热水泡脚在起居方面,早卧晚起保证充足睡眠更健康适当锻炼好处多
建议选择慢跑、爬楼梯、
太极拳等运动
不宜汗多
及时补水
在精神调养上要做到控制情志活动避免烦忧尽量保持愉悦的心情立冬察物候谈及二十四节气时总能听到七十二候这个词
很多人都会问:
七十二候是什么?
它和节气有什么关系?
七十二候是我国古代用来
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补充
是根据黄河流域的地理、气候
和自然界中动植物的
一些景象编写而成
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
六气为时,四时为岁
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
图片选自绘本《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各候均与一个物候现象相应
称“候应”
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
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
动物“候应”有动物的
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
非生物“候应”
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
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
反映了一年中
物候和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
我们把这些候应统称为“物候”
图片选自《我的大自然物候历》
在没有气象学的古代
先人用这种易于观察、记载
和广泛传播的方式
将真实又唯美、简洁又好记的
物候标识梳理和概括下来
比较科学地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
它从产生以来
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
古人总结的七十二候规律
无法放之全国各地而皆准
需要进行基于节气物候的
“在地关怀”研究
通过对当地物候的
观察、记录、梳理、总结
高度凝练本地化的物候描述
完成“当地自然历”的编写
以此,更准确地预测当地气候变化
并指导当地的日常生产生活
图片选自《我的大自然物候历》
所以
对二十四节气的物候描述
是“未完待续的”
需要身处不同地方的人们
各自观察并记录
所在地的自然物候现象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
“跟着当地节气过日子”
如何更好地进行观察和记录?
中国教育报联合海豚出版社
送福利了!
这里有本
《我的大自然物候历》,
免费送给你和孩子!
《我的大自然物候历》
是国内第一部
面向大众进行物候学科普
同时引导读者自己观察记录
全年物候现象的特色日历
该书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
每节气提炼出一个物候关键字,
涵盖日、月、星、花、鸟、虫
等自然主题,
从气象、水文、动植物、天文
等多角度探究自然现象,
解答大家日常生活中的疑问。
同时号召读者
为编制家乡自然历贡献力量,
关联使用手机应用程序,
向科研工作者提供物候数据。
书中还设置了“名句赏析”
“说文解字话四季”等趣味板块,
用图文并茂的有趣形式介绍
相关领域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
从而使读者全面了解大自然的变迁史。
抢书方式
在留言区聊聊#您平时如何给孩子讲二十四节气#就有机会获得以上图书一本共送出本!让这本不一样的日历伴您开启“节气物候记录元年”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