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无论春归何处,只须活在当夏

春之暮,

夏之始,

万物至此皆繁茂,

这便是立夏。

在送走了春的希冀后,

我们将迎来夏的灿烂。

所谓立夏,《月令七十二候节气》有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而《历书》则云:“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七个节气,亦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它标志着万物将进入一个旺盛生长的重要时节。正如《莲生八戕》中所云:“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关于立夏

此时夏收作物基本可见年景,故俗语有“立夏看夏”之说。因此,古人非常重视立夏。周朝起,帝王便会在立夏这日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而宫中也有种有趣的迎夏方式,《帝京景物略》上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迎夏时,宫中会将去年冬季储存在冰窖的冰块取出,再根据等级由皇帝来赐予文武百官解暑,以示天恩。

立夏是季节转换之际,中华幅员辽阔,因此南北各地气候各不相同。若以气候学中按日均气温稳定达到22°以上为夏季标准,那么“立夏”前后,大概只有福州到岭南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其余地区平均气温则多在18°~20°上下。

立夏三候

夏季就是这般,不等春暖透,便风风火火地来了,它所带来的便是万物恣意生长的力量。

正所谓,初夏伊始,所有的美好都在升温。而大自然的生灵们,对这份美好尤为敏感,因而《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于是便有了立夏三候。

一候蝼蝈鸣;

蝼蝈喜湿暖,当夜晚虫鸣高歌起,便拉开了夏日的序幕。

二候蚯蚓出;

立夏后,雨水丰沛,天气潮热,隐居地下的蚯蚓,亦被夏日的阳气激荡而破土欢腾。

三候王瓜生

蔓生王瓜,五月开花,随夏攀长,至盛夏,便可得朱红果实。

立夏习俗

践春

初夏已至,便要为春日践行。因而江浙一带便有备酒为欢,恭送春季的习俗,名为践春。

当“门外无人问落花”,便是“绿色冉冉遍天涯”时。此时,无论春归何处,便只活在“当夏”。

尝新

姑苏有“立夏见三新”,所谓三新便是:樱桃、青梅、麦子,以其祭祖。

而温州人的立夏则是以淮豆固齿,吃青梅养腰,炖春笋健脚骨。

不知道您当地立夏,有哪三新呢?

梅酒

诗云“困人天气日初长”,而此时最提神莫过于初夏青梅了。入口虽酸,但是酿酒将将好。

只需几两冰糖,一瓶米酒连同晾洗好的青梅一同封入玻璃罐中。待那暑去秋来,便可三五好友,青梅煮酒,情谊长久。

斗蛋

立夏时节,家家炖蛋。这蛋炖的还得有讲究,以鸡蛋带壳清煮,起锅后不得见破损,再用冷水浸泡片刻,备好的编织网袋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

于是,孩子们便三五成群,开始斗蛋游戏:

将蛋分两端,尖头圆尾,头斗头,尾击尾,但凡破裂便是输了,以此分出高低。

秤人

南方人吃罢立夏午餐,还得过一过秤。

人们在村口早早地立好一杆大木秤,秤上悬着板凳。男女老少一一上板凳过秤。

而司秤人则要一边打着花秤,一边口说吉利话。比如说:

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

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jukk.com/nzjc/10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