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是古诗中所描写的插秧情景。立夏过后,随着气温逐步回升,兴安盟百万亩水田迎来了水稻插秧时节,全盟各地的稻田里一派繁忙景象。镜面一样的稻田,翠绿的稻秧,勤劳的农民,钩织出一幅塞外江南的图景。兴安盟处于北纬46度大兴安岭南麓生态圈,是世界公认的寒地水稻黄金区域,具有水稻种植的天然优势。年,全盟水稻种植面积万多亩,总产量70余万吨,水稻产业成为兴安盟最具特色的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主导产业。今年,全盟水稻种植面积预计达到万亩,其中旱作水稻12万亩。年新年伊始,兴安盟提出要继续加快绿色有机稻米示范基地建设,严格标准、加强监管、抓好试点、逐年推广,大家下定决心要齐心合力精心呵护好兴安盟大米这块金字招牌,积极发展稻田养殖、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认养农业等新业态,千方百计提高稻米产业综合效益。连日来,素有塞北江南美称的扎赉特旗好力保镇吹响了稻田插秧的号角。机械、人工在田间往来穿梭,一盘盘绿油油的秧苗,随着插秧机的运转,整整齐齐地插在水田里,像是等待检阅的仪仗队,转眼间穿成线、连成片,为大地披上了绿色纱衣。而此时,坐落在好力保镇古庙村的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里也是一派水稻插秧的繁忙景象。波光碧水交相辉映,田间栈道曲折向前,稻田中的鸭子不时传出欢快的“嘎嘎”声,为静谧的稻田平添了几分情趣;蓝天白云下,彩旗飘扬、渠水汤汤、廊桥亭榭……鸭稻共生的田园风光,让人心旷神怡。为了发展绿色水稻,年扎赉特旗在这个园区示范建设了亩的稻鱼稻鸭供养项目,鱼稻共育、鸭肥稻香“绿色稻田+”的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开辟出稻农增收新途径。现在,这里已成为扎赉特旗各类水稻新品种的试验田,新科技的展示馆,又成为了休闲观光的好地方。目前,稻渔、稻鸭共养和核心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已逐渐发挥作用,物联网+智慧农业服务中心已开工建设。扎赉特旗推出的私人订制认领农业将兴安盟大米“扎赉特味稻”推向中高端市场、服务中高端人群,实现了从卖米向卖地转变,在水稻插秧之际,扎赉特旗的多亩水田已经有了主,每亩水田的身价达到了6元。初夏的兴安大地,气温渐渐升高。与夏日气温同步升高的的还有义勒力特镇幸福嘎查村民抢抓农时忙插秧的高涨热情。在义勒力特镇幸福嘎查双特米业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内,水稻插秧机满载一盘盘嫩绿的秧苗,驶进泡田地块,村民们将秧苗盘装入插秧机箱,伴随着机械高速作业,一撮撮秧苗被整齐有序地插到水田里,笔直地挺立着,横成行、竖成列,葱葱茏茏,像一块块绿色的地毯在田野间铺展开来。在乌兰哈达镇三合村,水田里一派波光潋滟,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忙着赶农时、插秧苗。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化正式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大型插秧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唱起了主角。伴随着机器的轰鸣,水稻插秧机在水田里穿梭往复,一排排绿油油的秧苗被齐整划一地排列在稻田里,半天的功夫,就插了十多亩地的秧苗,为水田披上一袭绿色的新装。一弯碧水、千顷良田、万亩草原,科右中旗是著名的有机食品之乡。眼下,在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哈日道卜嘎查稻田公园区,一棵棵秧苗挺立在田野间,放眼望去,齐整四方的稻田、翠绿喜人的秧子、穿插有序的水渠、高效运作的插秧机、躬身忙碌的农民……就像一个个跃动的音符,在这片黑土地上交奏出劳动者的乐章。哈日道卜嘎查金农合作社社长白金泉站在稻田公园旁说,年建设的稻田公园,是集科研、种植、养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在保护原有自然生态的同时打造游观光农业基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就业,开发农业休闲旅游黄金线路。在科右中旗杜尔基镇双金嘎查万亩水稻基地,处处是忙碌的身影,三五成群或一字排开的村民们埋头躬腰,移苗插秧,所行之处留下一行行翠绿的秧苗,一株株新植的秧苗在水中随风摇摆。镜面一样的稻田内,翠绿的稻秧挺立其中。眼下,在兴安盟百万亩稻田内,勤劳的农民,插下一把把数不清的稻秧,插下去一把把数不清的希望,青秧满塘,已托起金秋丰收梦。记者:胡日查高敏娜通讯员:武颖杰编辑:张艳利校对:李珍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日报》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jukk.com/nzzd/12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