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患有严重的肾功能衰竭,隔天就需要透析,他还有糖尿病,控制不理想。因此,老张一直非常小心,积极配合治疗。但他万没想到差点儿要了命的竟然是那“小小的痔疮”。老张有二级内痔,经常慢性出血,做了几次硬化治疗也没见好转,而他有肾功能衰竭和糖尿病又不能手术治疗。年2月,他的痔疮出血越来越频繁,每天都要出血4-5次,血色素急剧降到7克/分升,身体越发虚弱。正当老张手足无措之时,总医院的肛肠专家帮他联系了年国际上才开始在欧洲开展的介入栓塞治疗。总医院医学影像科介入室的医生们早就对这项新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分析和讨论,而且就在这个月刚刚成功的完成了2例急症内痔出血的介入栓塞治疗,复杂的问题一下子变得简单起来。局麻、插管、造影、分析、精确栓塞,两个小时手术完成。血不再出了,营养不再丢失,老张迅速恢复起来。
对痔的新认识:
以前普遍认为内痔是痔的部位存在静脉血管丛的增粗,因静脉淤滞成为静脉血管团,形成内痔,所以以前的各种治疗都以痔的本身作为治疗的靶点,包括局部用药、硬化、烧灼甚至手术切除。
现代医学发现内痔的形成是由于动脉灌注量过高,造成静脉丛的压力增高,进而形成痔,并提出了“痔动脉”的概念。当动脉压力过高造成痔的压力突破临界值的时候,痔破裂出血,痔压力下降出血停止,如此往复迁延。外科医生首先注意到此问题,并在10年前开始应用“多谱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但此方法仍有许多不足:肛门直肠的动脉血液供应极其广泛(图2),多普勒超声有时无法探测到细小的动脉,这就造成手术复发率较高。同时,多普勒超声也无法明确所探测动脉的起源和走形方向,这就造成肛周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同时感染、疼痛等并发症无法避免。
精准的介入栓塞治疗手术是怎么做的?
肛门直肠的血管结构非常复杂,而这正是介入治疗的优势所在。微创介入治疗是利用极细的(约1.5mm直径)导管经股动脉导入腹主动脉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全面清楚地分辨“痔动脉”的起源、走形方向(图3),然后再将更细的(约0.95mm直径)导管插入“痔动脉”,在血管内放入弹簧栓子,阻断痔动脉的血流,从而达到痔的治疗目的(图4)。介入治疗内痔的适应症为Ⅱ、Ⅲ级内痔急/慢性出血,其创伤小、血管显示清楚、栓塞位置精确、复发率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介入栓塞未来有望成为内痔出血治疗的首选方式。
医学影像科微创介入组主任医师范勇
年开始介入放射学工作,擅长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良恶性实体瘤的微创介入治疗。
医院医学影像科微创介入门诊时间:
周二下午主任医师应诊
周五下午主治医师应诊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