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夏的由来立夏,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太阳黄经45度时是农历的立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我国古人将立夏时节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王瓜的蔓藤和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2)节气与农事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红红火火“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华北、西北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粱、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入雨季提防病虫灾害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3)气候特点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4)节气民俗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立夏日,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立夏有“秤人”、挂蛋、吃立夏饭和喝“驻色酒”等习俗。吃完立夏饭后便“秤人”。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秤体重。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驻色酒”是将李子榨汁混入酒中的一种饮品,有养颜、开胃、解暑的功效。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jukk.com/lzyy/11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