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苏烈的真实历史形象大唐二代战神,灭亡

皮肤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27/5795135.html

中国对朝鲜半岛有三次再造之恩,一次是唐朝,一次是明朝,还有一次就是七十年前。虽然他们后来时常干着认贼作父的事情,但有些历史却不得不承认,所以当他们重新整理国宝编号时,还是捏着鼻子把一块石碑确立为国宝,而且是第9号,这就是大唐平百济国碑。

大唐?百济?这座屹立在韩国忠清南道扶余市定林寺的老石碑,又有何特别之处?

大唐平百济国碑铭

显庆四年(唐高宗李治时期,公元年),韩国人祖先三韩人所创立的新罗政权,被百济、高句丽、倭国三面夹攻,瑟瑟发抖,眼看就要被灭,万分危急关头,新罗王金春秋向大唐求救。唐高宗李治本来正在巡幸李氏的发家地太原,接到求救书一看,心里大为恼火,新罗是大唐的附属国,四年之前,高句丽和百济就对新罗下过手,当时大唐只是简单的惩戒,没有想到贼心不死,这次,一定要给它们一个狠狠的打击。

于是,四年之前曾经率军惩戒高句丽的68岁老将苏定方,再次领兵前往朝鲜半岛,唐军从城山出发,乘船横渡黄海,遮天蔽日的战船直抵熊津江口,百济倾国之兵来战,结果也没抵挡过几日,就连国王扶余仪慈和太子扶余隆都被俘了。平定百济后,其国被分为五部,分别为熊津、马韩、东明、金连、德安五都督府,加上下辖的二百五十个县城,都并入了唐朝版图,不过由大唐和新罗联军共同驻守。

而那座石碑,就是记载着苏定方平定百济援救新罗事迹的,倘若新罗那时候被灭亡,也就没有今天的韩国什么事了,所以说,尽管韩国民众不情不愿,也得把那块石碑认为是韩国的国宝。

显庆五年(年)十一月,百济国第三十一代国王扶余仪慈及太子扶余隆被苏定方献俘于东都洛阳则天门外,至此,百济国正式成为历史的尘埃。而这,已经是苏定方消灭的第三个国家了,并且国王都被苏定方生擒活捉,所以诗曰“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

苏定方画像

苏定方堪称唐朝前期的传奇将领,一生东征西讨,从黄沙漫天的大漠到惊涛骇浪的黄海,战线纵横近万里,一边是中亚咸海,平葱岭,征西突厥,马上就打到了古代的伊朗,一边是夷灭百济惩戒高句丽,让朝鲜半岛奉大唐为主,在他的攻伐下,中华疆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顶峰,堪称是开疆扩土第一功臣也不为过。

然而这样的英雄,为何却在历史的传承中声名不显,甚至在有的演义过程中被抹黑成大反派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被误解了千年的英雄,回归历史的真相,还原一个真实的英雄苏定方。

01.

现在,苏定方的另外一个名字苏烈更加被人熟知,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后难得的安慰,只是大部分人,真的只当他是游戏里的一个英雄,这莫名又有些可悲。

他出身于冀州豪强,在唐建立以前,战火纷飞,朝代不断更迭,为了自保,一些地主便积蓄自己的武装力量,苏定方和父亲苏邕也在其中,他们招募了数千人,乱世之中保境安民,讨伐流寇,成了一股不大不小的军事势力。

隋朝大业十二年(年),冀州一带流窜着大贼张金称,他是山东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却跑来祸害冀州的百姓,当然引起地头蛇苏邕的敌视,于是苏邕便让苏定方领着家兵配合来剿匪的太仆杨义臣,加入到对张金称的清剿行动当中,最终一举把流寇赶出冀州,张金称身死,这是苏定方的第一次出场,他出生于年,此时正二十出头,像秦琼、李靖那些出生于70年代的英雄已经名满天下,而他也正昂首阔步迈向这豪杰并起的时代。

苏定方的父亲去世后,他带领着兵马,继续盘踞在冀州。苏定方本意只想保河北安宁,然而农民起义席卷天下,他的势力无法独善其身,最终经过深思熟虑,他率众归附于窦建德。窦建德为人侠义豪爽,在河北山东一代威望甚高,他起兵的理想也是为了保境安民,这与苏定方的追求不谋而合。

在窦建德军中,名将林立,苏定方被窦建德麾下的大将高雅贤所看重,收其为养子,教导兵法武艺,使他飞速成长为一名虎将,在攻城拔寨中屡立战功。后来李渊立唐,窦建德也自立夏帝,双方在河北僵持,这时李唐已经势大,窦建德就和洛阳的王世充结盟,没想到王世充是个坑队友,很快就被围困在洛阳,窦建德只好发兵来救,却被李世民奇袭,兵败虎牢关,窦建德势力土崩瓦解。苏定方也跟着义父高雅贤,投身于窦建德的另一部将刘黑闼军中。

一开始,刘黑闼领着兵马打游击战,狠狠地挫败了李世民、李元吉的队伍,名将罗士信、徐世绩、薛万均兄弟等人都被其折辱。但天下大势已定,最终李建成采用魏征的计谋,争取到了河北当地百姓的支持,没有了百姓打掩护,刘黑闼在唐军的不断进攻下,彻底败亡,高雅贤也死于罗艺之手。

窦建德被俘

但念于苏定方在战场之上打出的名气,李唐并没有怪罪他一直与唐朝军队为敌,反而赦免了他,苏定方先是回家继续当地主,后来又被李世民征用。李世民的手下中,有一大半都是他从别的地方招揽过来的,比如他最信任的尉迟敬德,多一个苏定方,也并不显得奇怪,自此,苏定方便效力于大唐军中。

02.

为何征用天下将士,李世民有发泄不完的怒火。彼时,李世民已通过玄武门之变,取得了皇位,但在他还未稳固江山之际,突厥颉利可汗就带着二十万大军到了离长安四十里外的渭水北岸,使得李世民不得不与颉利可汗虚与委蛇,屈服于突厥的铁蹄之下,斩白马为盟,就这么眼睁睁的放任突厥劫掠荼毒了沿途的唐朝百姓。

于是李世民发誓,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突厥人付出代价,尽管强大的突厥帝国曾经帮助过李唐击败过薛举、刘武周等人,双方也必有一战!

渭水之盟后,突厥帝国发生分裂,内部势力极不稳定,还连年大雪,突厥人畜冻死无数。贞观三年(年),突厥还未从寒冷的冬天所造成的损害中恢复过来,李世民就抓住机会,以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兵法六路,誓要痛打“落水狗”,消灭东突厥颉利可汗。作为李世民从民间召回的名将,苏定方被主帅李靖选为先锋官,统帅一部骑兵。这是李靖对苏定方能力的极大信任,事实证明,苏定方也的确可堪大用,没有让李靖失望。

经过数月战斗,唐军逐渐把突厥军队驱赶到阴山一带,颉利可汗眼看大势已去,就想要提出求和,像几年前李世民那样,来谈判一下,为自己争得救命时间。为了麻痹颉利可汗,李世民一面假意答应,令礼部尚书唐俭前往突厥军帐全权负责与颉利可汗谈和一事,另一面急令李靖整顿兵马,形成合围之势。李靖心领神会,并且命令苏定方率二百骑兵先行寻找颉利可汗牙帐位置。

苏定方乘雾而行,夜袭阴山,趁突厥大军不备,就摸到了颉利可汗的牙帐附近,随后大开杀戒,只有颉利可汗凭借着少数护卫的奋力拼杀逃出生天。李靖得到消息后,又率唐军赶到,突厥群狼无首,一盘散沙,被斩首数万,俘虏十余万,大获全胜,颉利可汗最终也没能走脱,可以说,在灭亡东突厥的这场战役之中,苏定方立下了头功。

贞观四年(60年),苏定方因军功升为左卫中郎将,更加重要的是,他得到了李靖的赏识,民间有传言李靖收苏定方为弟子,李靖作为大唐初代军神,战功彪炳,一身兵法悉数传授,这才有了日后的二代战神苏定方。

可惜,打响这为李唐贡献的第一战后,就在苏定方满怀信心要为大唐再立新功之际,李世民却突然给他的人生按下了暂停键。从贞观四年开始,往后25年内,苏定方仿佛被李世民遗忘了一般,别说让他出征领兵了,就连攒功升官都不给他。

李靖

人到中年,仕途却似乎戛然而至,苏定方有莫大的委屈。如果说是因为曾经供职于窦建德,前文已经说过,李世民手下的敌部降将并不少,就连与他同时从民间被征召的程名振,也曾是窦建德的将领,却在初唐时期经常随军出征,唐太宗甚至屡次嘉许。唯独苏定方,这二十五年被雪藏,寸功未立,史书上对此也只字不提。

究其原因,成也李靖,败也李靖。

0.

在灭东突厥一战中,礼部尚书唐俭作为使者,前往东突厥大营与颉利可汗谈判,他是不知道李世民与李靖的谋划的,所以当苏定方夜袭阴山时,唐俭才如梦初醒,原来自己只是吸引注意力的幌子,在军队的互相砍杀之中,唐俭傻了眼,可想而知,当时他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对李靖和苏定方该有多愤恨。

所以唐俭逃出生天之后,就跟李靖杠上了。他召集众多文臣,对李靖口诛笔伐,弹劾他“军无纲纪,致令虏中奇宝,散于乱兵之手”,这是在指责李靖作战时纵容手下烧杀抢掠,指挥不当使颉利可汗脱逃,险些未能全功。

李靖当然无言以对,苏定方攻破颉利可汗军帐时,确实是没抓住颉利可汗,若不是颉利可汗倒霉,在灵州西北碰上了另一支唐军,可真就被他给跑了。

但具备资深军旅阅历的李世民,只是把李靖责骂了一顿,他说,前朝也有个名将史万岁,大破突厥后,隋文帝不仅没有赏赐,还把他暴杀于朝堂之上,我不是那样的人,对你,我有功要赏,有罪不罚。

这样,李靖安全了,却难以使唐俭消心头之恨,于是苏定方就倒霉了,可是当时最终战略出自李世民与李靖的共同谋划,苏定方背锅也不能处罚,于是李世民便选择性遗忘,对苏定方不升不降,也不使用,才算让唐俭消气。

让苏定方如同人间蒸发一般,既是对唐俭等文臣的妥协,也是对李靖的一个敲打。真实的李靖,虽然是大唐第一战神,却不得李世民的信任,对于李世民和他手下的文臣们来说,李靖是个有“前科”的人。

早在李渊密谋起兵反隋前,李靖干了一件让人大跌眼镜的事:他打算到扬州向隋炀帝告发李渊的阴谋,可是他前期也与李渊纠缠过深,甚至参与了部分工作,所以才得知了李渊要谋反的事情,于是李靖把自己锁了起来,表示自己是个代罪之人,就这样向扬州走去······

没想到,李渊的胜利来得太快,李靖还没走到,唐就建立了,于是李靖又灰溜溜地被李渊抓了回来,差点没被砍掉,要不是惜才,估计贞观年间李靖的坟头草都得有三丈高了。所以李靖作为这么有能力的人,不能不用,但李世民又不放心地用,只能让他成为“孤臣”,当李靖看好苏定方时,苏定方的道路也就断了。

唐太宗李世民

04.

可怜的苏定方,从8岁到6岁,荒废了25年时光,好在大唐帝国如旭日东升,贞观之治造就的强悍帝国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征服欲,谁不服就打谁,当建立唐朝的那些初代名将们逐渐老去或逝去,被遗忘多时的苏定方终于迎来了出头之日。

贞观二十三年(年),李世民驾崩,李治接任大唐,不同于大众一般认知中,李治那被武则天完全压制懦弱无能的形象,实际上李治也是一个较为英明的君主,他把李世民留下的基本盘较好的保存了下来,而且国力蒸蒸日上。

李治一切行为向父亲李世民看齐,所以对于开疆扩土他也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为了拓展大唐疆域,除了发展年轻将领外,他也在老将之中物色尚且能够发挥余热的人,来进行传帮带,完成战斗力的衔接。

这样情况下,被传为初代战神李靖弟子的苏定方,就成为了唐高宗李治眼中的“至宝”。

唐高宗李治

永徽六年(年),高句丽骚扰新罗,苏定方得李治诏令,与营州都督程名振共同讨伐高句丽。苏定方与程名振,都曾是窦建德的下属将领,自然十分熟悉,两个年逾花甲的老将,相互配合无间,开启了“犁庭扫穴”模式,从村落到城镇,高句丽军队被打的四处躲藏,最后他们俘虏数千高句丽人回归。

捷报传回,李治大喜,下令晋升苏定方为右屯卫将军,封临清县公。同时,李治也意识到,苏定方宝刀未老,那不赶紧重用还等什么呢?

大胜高句丽后,苏定方又马不停蹄地参与到征讨西突厥的战斗中去,这次的主帅,同样是一位老将,乃是赫赫有名的“程咬金”程知节,他们年轻时交过手,所以程知节对苏定方的勇武知根知底,就令苏定方为前军总管,仍然当先锋官,时间仿佛来了个轮回,上次当先锋是灭东突厥,这次是征西突厥。

西征军通过几次胜利,歼灭了西突厥三万族人,最终西突厥不得不集中兵马,在鹰娑川与唐军展开决战,正杀的难解难分之际,苏定方率五百骑兵向西突厥可汗处发起铁血突击,擒贼先擒王,重现当年夜袭阴山可汗帐的辉煌时刻,在苏定方悍不畏死的冲击下,西突厥大败,苏定方趁胜追击二十里,斩杀一千五百多人,得到战马二千匹,为了逃命西突厥人扔下的军械辎重不计其数。

此战,苏定方功不可没。

然而,前军立了功,后军就眼红他的功绩,后军总管王文度竟然擅自修改军令,要求诸将回营,保守进军,延缓唐军的进攻势头,放弃了追上西突厥残军的机会。当时苏定方以为是程知节的命令,所以回营后指着对方的鼻子大骂其懦怯,后来才知道是王文度搞的鬼,于是又恨不得立马囚禁王文度,但是,最佳剿灭西突厥可汗的时机已经错过。

这次征讨西突厥,功亏一篑,班师回朝后,王文度被气愤的李治下令处死,程知节也因御下不严贻误战机被罢免,苏定方则被提拔,暂管西征军军务,至此,二代战神终于作为主将走上战场,马上就要开启他的“猎杀时刻”了。

05.

显庆二年(年),李治任命苏定方为行军大总管,指挥唐朝和回纥联军,再次征讨西突厥。在原西突厥贵族阿史那步真等人的密切配合下,苏定方借突厥贵族内部之间的矛盾,在滴水成冰的冬季,克服寒冬对唐军造成的不利影响,冒雪进攻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大军,当时西突厥大军都缩在军帐里避寒,谁也没有想到会有带路党,还在雪季搞奇袭,这种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的作战方式,让贺鲁大军防不胜防,最终苏定方以少胜多,西突厥大军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老家被打败了。最终,苏定方追击阿史那贺鲁直到中亚石国(今塔什干),贺鲁眼见无处可逃,只好举手投降。

战后,苏定方命令军队与投降的原西突厥贵族协商,没有滥杀无辜,而是妥善安置,划分牧场,恢复草原的正常畜牧秩序,只是,此时的这些牧民,统一的已经成为“大唐百姓”。

这是苏定方作为主将的首战,便灭亡了西突厥,生擒其可汗,苏定方证明了他独当一面的能力,并且他亲自押着阿史那贺鲁回到长安,献给李治,让李治高兴的不得了,立即册封苏定方为邢国公,擢升左骁卫大将军,其子苏庆节也被封为武邑县公(苏定方是冀州武邑人),皇恩浩荡,宠冠诸军,让苏定方老泪纵横,之前的二十多年里,他的委屈无人可知,而今终于建功立业了。

于是,壮年时不曾纵横沙场的苏定方,接下来仿佛开了挂一般,所向披靡。

年,在吐蕃的支持下,世居葱岭(帕米尔高原)以西的阿史那都曼部落及疏勒、朱俱般、葱岭三国共四个势力齐齐叛乱,反抗唐朝在西域的统治。当时,唐朝在西域设立了安西四镇,但驻军是常常从内地轮换过来的,都曼联军利用换兵之际,很快突破到了今天的和田一带。

李治再次任命苏定方为大将讨伐,当苏定方得知都曼屯兵马头川后,立马选择发动闪电斩首战役,选出精兵一万人、良马三千匹,苏定方亲自奔袭一日一夜,最终在抵达马头川西四十里处才被发现,都曼仓促迎战,惨败告终。

苏定方又一次擒住了敌首,同样献俘于洛阳,他的军功章上,再填浓墨重彩的一笔,至此直到武则天时期,中亚诸国不敢再试探大唐锋芒。苏定方凭借其非凡的功绩,把大唐的国境线向西推进到中亚咸海一带,自汉朝霍去病封狼居胥后,终于又有人成就了这样的军事传奇。

之后,苏定方又如前文开头所述,带领大军从海上直击百济,创造了中国第一位海陆两栖攻伐作战灭亡其他国家的历史,使中国的领土范围在历史上达到了极致,堪称开疆扩土的第一功臣!

06.

然而,世事无常,苏定方在军事方面连战连捷,功勋卓著,但在朝堂上却是一无所成,他本来起步就晚,倘若只这样倒也还好,然而贞观年间那些看不惯李靖的文臣的门生们仍然活跃在朝堂之上,并且苏定方还结交了一个人品有些差的文臣败类许敬宗(因为不按照史实编修国史),所以尽管苏定方立下如此赫赫战功,他仍然不受文臣们的待见。

更要命的是,这些文臣往往喜欢写野史,这是受到唐太宗李世民更改国史的影响,李世民纂改玄武门之变开了先河,文臣们不敢反抗,便偷偷的自己私下里记录,可是吧他们嘴上说着公平公正,又还是难免夹带自己的喜好,所以苏定方经常在他们所著的野史中被忽视、被贬低。

即使在苏定方最后的岁月里,他出征高句丽,最后病逝于军中,真正地做到了马革裹尸,也没有被文臣们所接纳。甚至他在前线病逝的消息,唐高宗李治也是过了很久才知道,那些文臣们根本没报给他。伤心的只有唐高宗,他称“苏定方于国有功”,匆忙下旨褒奖追赠,极尽哀荣。

苏定方雕像

在唐宋时期还好,唐德宗时代离他不远,仍然能够正视他的功绩,在扩建凌烟阁时,把他列入新增功臣的名单当中,宋徽宗年间,他也被列入古代七十二名将之中,配享太庙。

可是到了明清时期,演义、话本流行,那对于苏定方来说就是灾难了。家喻户晓的《隋唐演义》、《兴唐全传》不知从哪的野史之中得来的,竟把苏定方形容成奸佞之人,反复无常、残害忠良,说那隋唐第七条好汉罗成就是死于苏定方之手,随着隋唐英雄风的兴起,民间就对苏定方深恶痛绝,天可怜见,罗成才是虚构之人,苏定方才是实打实的大英雄。

于是,死后五百年,苏定方就这样被冤成为民间大反派,但历史的归历史,演义的归演义,演义里被祸害的忠臣贤良并不少,我们始终要相信,历史终归会给这些人,一个公正的看待。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jukk.com/nzgr/107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