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的精选病例咨询。
话说肛肠疾病,在现代人中是越来越常见了。尤其是在办公室里久坐不动的白领一族们,十个人中可能有九个是得过或者说正在得“痔疮”的路上,“十人九痔”的说法大概就是这么来的。
那得了痔疮,该不该马上去做手术呢?做了手术就真的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了吗?
也不尽然。这次的这位来信咨询患者,就是痔疮术后一个半月出现肛周肿痛、破溃,最后检查显示形成了肛瘘。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来看看患者的经历。
患者信息
患者性别:女
患者年龄:26岁
患者自述:医生你好,2个月前我排便后感觉肛门那里有肿块,大便后可以自己收回去。但是有点胀痛跟痒,很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医生说肛门那里有半圈青紫色团块隆起,算是不算严重的外痔。我怕外痔就这样发展变严重了,于是做了痔疮手术。
现在术后一个半月了,我前几天又摸到肛门旁边有脓包鼓出,过了两天那个脓包破了,还流出很多脓液。脓包鼓出前一周时排便轻微疼痛,出血染纸,有少量溢液。医院询问医生、做检查,结果说我得了肛瘘。这是怎么一回事?是痔疮手术导致的肛瘘吗?
医师回复我已经详细看了你的检查报告单和病史资料。
下面将从你的病情诊断和分析,以及病情建议几个方面来逐一回复。
●当前诊断●
首先根据检查单上的图片拍摄和病情描述,可以确定的是,你的肛瘘内口位于原痔疮伤口处。
你的核磁共振检查报告显示:肛管前下方肛周皮下部见一长约12mm上下走行的条状异常信号灶,下缘位于肛门左侧皮下,5点方向,上缘与肛管关系显示欠清,病灶T1W1低信号,T2W1低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诊断意见:低位单纯性肛瘘可能。
●病情分析●
1.痔疮术后发生肛瘘,有以下几种可能:
一是术前就存在有肛瘘,或因术前检查遗漏,或因瘘管炎症不明显,指诊无法触及,甚至影像学检查有时也不能发现;二是术后新发生了肛管直肠交界处的肛腺感染,感染扩散后出现肛周脓肿,而后形成肛瘘;三是痔疮手术的创面感染,愈合不良。
你的情况,根据提交的资料,最大可能是第三种,痔疮手术后创面炎症反应影响,创面愈合不良。
痔疮术后,创面多开放性,也有缝合创面,无论开放或者缝合,创面都需要经历一定时间的恢复,恢复有四阶段,凝血期,炎症期,修复期,成熟期。
2.其中,最重要的护理时期是炎症期。
在术后3-10天,人体防御系统对抗创伤产生炎症反应,创口边缘逐渐红肿,创口表面有腐烂组织,渗流脓样分泌物,排便刺激的疼痛不适感突出。这是正常的创面炎症反应,并非因有细菌感染而出现。
这个时期,护理重点是创面引流通畅,使创面从肛门里向肛门外、从创面底层向上方生长,避免创周上皮先封口而空腔假愈合。护理可配合抗生素,止痛药,坐浴,肛内塞入栓剂和伤口涂抹药膏等,缓解炎症反应与肛门括约肌痉挛引发的疼痛,或使用中药祛腐生肌,适当站立行走和平坐,晾晒伤口,让分泌物顺畅流出。
此期,如果因炎症反应不能很好地消散,产生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在之后的修复期,就更有可能形成空腔,发生痔疮术后的“肛周脓肿”和“肛瘘”。
3.“化脓”的原因并非因为肛周脓肿
正常修复期,在术后5-20天,肉芽组织形成和上皮再生。肉芽填补创面缺损,清除坏死组织及异物,上皮从伤口周缘向中心移行覆盖伤口,疤痕形成。
在炎症期如果有不健康的肉芽组织,或者肉芽组织没能很好地填满创口缺损,而创面周围的上皮组织已先行覆盖创口,上皮组织下的肉芽组织会后续继续产生炎症,发生化脓等状况,出现类似脓肿的破溃流脓症状。
●这种脓肿范围有限,属于“假性肛瘘”●
这样的状况,不是真正的肛周脓肿形成,这样所谓的“肛瘘”和“肛周脓肿”发生在从肛管内部到肛门外部的痔疮伤口处,是假性愈合,“脓肿”范围很局限,基本限制在之前手术痔疮切口范围内,处理起来相对简单,类似扩创手术,把伤口扩大,让伤口重新生长。
痔疮术后,规范的术后管理,包括排便、心理,疼痛管理,包括正确的伤口护理,等等。痔疮术后,伤口恢复,重要性不亚于痔疮手术操作过程。
●建议●
由专业医生对伤口进行再处理,将伤口扩大,消除炎症,使伤口部位重新生长,确保肉芽组织生长完整、填满创口缺损后,创伤周围的上皮组织再生长,覆盖创伤,形成疤痕;
.痔疮术后在生活中应当多做提肛运动。放松全身肌肉,采用站位、坐位或躺位,收缩肛门,缓慢上提,类似于强忍大便。将气提至丹田后放松,一次训练30个来回,每天3次,可以有效锻炼肛门收缩能力,避免痔疮复发。
术后排便注意事项。痔疮术后,不应该因为减轻痛苦或心理障碍而抑制排便,应保证大便一日一次,如出现排便困难的情况可以服用通便药物或乳果**口服液进行护理。若排便时存在异常情况如初学多、大便性状异常等应及时询问医生。
术后饮食干预。术后当天应进食流质食物如米汤、稀粥等,术后第二天可食用粥、汤粉、混沌、蒸蛋、豆腐等半流质食物,术后第三天开始恢复普通饮食,但应注意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水果及新鲜蔬菜,忌油腻辛辣之品。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