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谚俗语说立夏不下,高挂犁耙是真

今日立夏。“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很重要的一个节气,立夏开始,雨水慢慢开始充足起来,草木进入生长繁盛的季节。“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立夏开始的三个月,是一年中草木物生长最旺盛的时间,这一年庄稼收不收,跟这三个月的气候状况有很大关系。我国自古是农耕为主,很重视这个日子。“立夏不下,高挂犁耙”说得就是“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也就是立夏节气,最好是下雨,庄稼也正是需要雨的时候。北方小麦处于扬花灌浆期,而尚有一部分作物,如花生、大豆、红薯、各种瓜果蔬菜,还处于播种期或苗期,对于雨水的需求量还是蛮大的,而这时节跟之前的春旱连着,旱情需要雨水的缓解,因此人们对于雨水是极为期盼的。这几日在枣庄婆婆家,农民都忙着点花生、栽地瓜呢,山区丘陵地种植,水少,种植都是一个穴一个穴刨好,然后倒点儿水,把种子放上。靠近水源的,能够用电机抽水,离得远些的,得用水桶拉水,这时候如果来场透地雨,那真是天公作美呀!立夏是由春到夏的标志日子,人们对这一日也有很多期盼。立夏如果不下雨,地里太旱,庄稼长势差,有的想要播种的没有水很难去做,犁耙之类的农具,也就用不着了。这是农民不期望的,因此古时立夏,上到朝廷下到黎民百姓,都会举行一些迎夏活动。比如古时天子亲自带领王公大臣,“迎夏于南郊”,民间有多种立夏吃蛋、吃立夏饭的习俗。虽然整个夏季的雨并不一定就是有立夏这一天决定的,但是这是标志性日子,下雨是个好意头,也是人们对风调雨顺的渴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jukk.com/nzzd/11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