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取消,但将元旦假期下放到了各个单位,并鼓励各地单位按照实行带薪年假的办法,在元旦(二月九日)放假。但愿各单位不要让大家失望,毕竟除夕之夜,大家都要赶回家与家人团圆。
如果把这个权利交给单位,那么假期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纯粹的福利,另一种就是用年假来交换。若为您,您最想使用那一种方法?
大年三十是大年三十,也是一个新的一年,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如果不好好休息,那就太可惜了。
对于除夕,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新年是一百年,闰十二月是一千年。”若有闰十二月,岂不是要连过两年?如果没有,是在那之前,还是在那之后?请看下文!
一、百年难得一遇的新年
俗语说,“元旦”就是新年的第一天,立春就是“春”。这就是“元旦春”的由来,因为它正好与立春同时发生。
这样的“第一天”,可不多见。这是因为,在以前,老百姓把它看作是吉兆。
元旦是阴历新年的头一天,也就是“立春日”,它代表着春季的来临,也就是干支纪年之首。
在中国,春季是一个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季节,是一个崭新的开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所以,元旦与“立春”同时出现,象征意义与意义都很特别,是一年之始,万象更新之时。
因其罕见,故被称为“百年难遇”。并在此基础上,对新的一年寄予厚望与美好祝愿。
二、千年难得一遇的农历十二月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闰月”的由来吧。
由于农历是根据月亮的圆缺而定的,所以月亮绕着地球转了一圈就是一月,一年有三百五十四天。
中国历法是以日月循环为基础,所以阴历与阳朔会有十一天的差异,为了解决时差问题,两至三年要多加一个月,多出来的月份称为“闰月”。
其次,二十四节气的“中气”是闰的第几个月份。
二十四节气分为12个季节,12个中气。其中,有“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寒”。
十二中气,分别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在阴历中,无气的月份被称为“闰某月”,也就是所谓的“闰月”。
比如年,就有两个月的时间。这一天,是“春分”,也就是第二个“谷雨”,四月二十二日到二十九日,也就是四月二十二日到二十九日,也就是二十九日。由于二月紧随其后,故称二月。
闰十二月在阴历中是一个很少见的闰月,也是一个很特别的闰月。这是由于公历十二月前后,地球移动较快,中气之间的间隔较短,最短仅29天多一点,小于农历的一个月,因此,正月、十一月、十二月这3个月不太可能没有中气。相比之下,闰月的发生几率就小得多了。
有没有闰十二月?
当然有,《后汉书·朔闰表》上说:“建安13年,丙子,壬午朔。”这一年,是东汉建安13年,也就是公元年。
下一个农历十二月是年,今年又是马年,可以说是“千年难遇”!
所以,农历十二月有一年,是除夕二年?不是第一个,而是第二个?
假如一年是农历十二月,按照民间习俗,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因此,阴历十二月是阴历的最后一个月,因此,除夕也是闰月的最后一天。
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盼望着你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