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丨朔风渐起,细雨生寒

立冬日作

陆游

室小才容膝,

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

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

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

随处一欣然。

“立冬”就是冬天的开始?

立冬节气是冬季的开始吗?冬天来了,看节气还是看气温?

贺铮介绍,季节划分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节气法”与“气温法”。中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起始。冬季以“立冬”为起始,至下一个“立春”前结束。年,近代气候学家张宝堃结合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提出了新的分季标准——气温法,即以候平均温度(连续5天气温的平均值)稳定降到10℃以下作为冬季的开始,稳定升到22℃以上作为夏季开始,候平均温度从10℃以下稳定升到10℃以上时作为春季开始,从22℃以上稳定降到22℃以下时作为秋季开始。

贺铮表示,现今我们在气候学中使用的分季方法是张宝堃气温法的改进版,就是把“连续5天平均气温”变成“滑动5天平均气温”,增强了季节划分的准确性。不过,不管科学如何定义,民间始终认为“立冬”就是冬天的开始。

冬季开始万物收藏

——访气象专家、沈阳市气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科编导贺铮

11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立冬。近日,气象专家、沈阳市气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科编导贺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详细介绍了这一节气。

时间

11月7日18:45进入立冬节气

贺铮介绍,立冬是冬季的起始。斗柄指向西北,太阳黄经达°,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今年的11月7日18∶45进入立冬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表明立冬意味着冬季开始,万物归避寒冷,进入休养、收藏状态,草木凋零、蛰虫休眠。同时,立冬意味着从秋到冬的转换,因此很受古人重视。《吕氏春秋·孟冬纪》:“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

天气

冷空气活动更加频繁

贺铮表示,常年立冬节气开始,冷空气活动更加频繁,实力也更加强劲,通常可南下影响江南甚至华南地区,冷空气南下过程中,常常有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天气,大范围的寒潮天气也容易在这个时节席卷我国。此时,在新疆北部和东北地区有可能出现强风雪,而霜冻线此时通常已抵达江苏南部、安徽南部至湖北北部一线,南方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也逐渐加大。在冷空气的间歇期,东北、华北、黄淮等地容易出现逆温,导致大气状态保持静稳,有利于雾和霾天气的形成,尤其是一早一晚能见度比较低,对人们的生活出行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养生

温热进补休养生息

贺铮说,到了立冬节气,寒冷的天气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同时也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所以,立冬后要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温补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从粥类、汤羹类食物开始,比如莲子大枣小米粥、桂圆核桃芝麻栗子粥、姜母老鸭汤都是不错的选择。其次,可以增加温热类食物的摄入,适度吃一些火锅类的食物,偶尔可以吃一点偏辛辣的食物,都是对身体阳气的良好补充。

捡拾花生的幸福

《礼记·月令》中说:季冬之月“命农计搁耕事,修来招,具田器”。作为沈阳市文邦民俗馆馆长的赵文邦,指着馆内收藏的各种农具说:“过去沈阳农村到了立冬节气,农事也基本结束。这时农家要趁着闲暇,开始对家里的农具进行维护、修理,以免来春贻误农时。”

赵文邦说,立冬时,放学后的孩子们更是开心,成群结队赶往田野。淘气的男孩儿骑驴追马,欢声笑语,十分热闹。女孩儿兴高采烈地在田埂、洼沟里寻找收割机“捡不起来”的五谷杂粮,分类丟进小布袋,大家比着谁捡得多。

最有趣的是捡花生。农民收地时,先用大犁将长满花生的垄台耥翻松土,再由人工捡拾运走。尽管很仔细,往往也会漏掉一些长在垄沟里的“贼花生”。于是,孩子们带着小锹或手锄寻找挖掘,时而获得意外惊喜。捡花生需要耐心仔细,弯腰注目,脚步慢慢移动。当发现根须,便轻轻用小锄扒开土,会找到饱满的花生。

立冬补冬,补嘴空

民俗学者、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齐守成对记者说,在中国古代,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各地庆祝活动也非常丰富,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

立冬这天,皇帝要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史记》上记载,立冬时节天子要穿黑色衣服,骑铁色马,带文武百官去北郊祭冬神。冬神名叫禺强,字玄冥。祭祀冬神的场面十分宏大。汉朝时,要有70个童男童女一起唱《玄冥》之歌:“玄冥陵阴,蛰虫盖臧……籍敛之时,掩收嘉毅。”意思是说,天冷了,快将粮食收藏好。

“立冬补冬,补嘴空。”齐守成说,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休息一下,顺便犒赏家人一年来的辛苦。因此,冬季也是人们享受丰收的季节。东北人“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特别注意吃生葱,以抵抗湿寒。如果再烫上一壶老酒,喝几口羊肉汤,一家人欢欢喜喜坐在一起,也是幸福满满。

“好吃不过饺子。”饺子,是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立冬则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所以,到了立冬这天,家家都喜欢围在一起吃顿饺子。腌酸菜也是东北人的习俗,当然,东北人的酸菜饺子更是美食中的一绝。

二十四节气谁是降温王?

从立秋开始,气温开始逐步下降。数据显示,一年中降温最多、最快的节气,还得数“立冬”。

由于小寒到立春之间温度有升有降,而且幅度都在1℃以内,我们就忽略不计,只取立秋到冬至这十个节气的降温幅度来比较。我们用立秋(8月7日)和处暑(8月23日)历年平均气温的差值作为立秋节气的降温幅度,处暑(8月23日)和白露(9月7日)历年平均气温的差值作为处暑节气的降温幅度,之后以此类推。得出二十四节气降温榜前三名分别是:立冬(5.8℃)、寒露(4.9℃)和小雪(4.6℃)。

从统计数据上来看,立冬节气当之无愧是二十四节气里的降温王。在立冬节气当中,日平均气温也将完成从零上到零下的转换。所以,尽管沈阳地区通常都会在“立冬”之前进入气象意义的冬季,但立冬这个节气却将真真正正给人们带来冬天的感觉。

沈报全媒体记者:徐佳婷、陈凤军设计:李亚其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jukk.com/nzys/116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